融入地域特色文化 厚植理想信念之基 ——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一、案例综述
市场营销专业2001班,40人,对口升学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安排了入党启蒙党课,从党的基本知识、党员的基本标准、申请入党条件、党员发展的阶段和流程等方面进行宣讲。一次课下,小王走上讲台跟我说:“老师,你讲的我都不懂,讲这些有什么用?”小林说:“我又不想入党,知道这些好像没什么用呢。”学生的问题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不懂听不进。 “是不喜欢授课的方式?还是不喜欢授课的内容?”我也反问自己,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听不进?这有什么用?课下与学生聊天了解到:“内容太理论了,感觉离我们好遥远啊……。”
二、案例分析与应对
小王和小林的问题,表面是“听不懂、有什么用的”问题,实质是如何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是教育效果是否达成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因素。教师授课方式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从理论到理论,很少结合当下中国国情、社情、乡情。党的理论本就是高度概况、浓缩的精华,没有历史事件、没有现实情况,没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生来讲就是空洞的理论。
第二,学生因素。一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与通过普通高考方式升学的学生相比,对口升学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我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相对不足,导致他们没有更高的追求,只求顺利毕业,拿一张文凭。二是社会理想追求比较淡漠。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娱乐等与当前个人需要联系非常紧密的方面,而对使命担当、奉献社会等离自己需要较远的问题则缺乏思考。
为有效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大一开始,我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
(一)融入红色文化,强化党史学习,树立人生理想
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可以将这些红色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每周一读”“思政影厅”等活动,精心选读红色读本、红色电影,引导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滋养精神、汲取力量。创新“红色课堂”,通过体验式、情景式教学方式,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带领学生到革命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如邓颖超纪念馆、李明瑞、韦拔群烈士陈列馆、毛主席接见广西各族人民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了解历史,感受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组建学生理论宣讲团,由学生写稿,指导老师指导、把关,到班级、宿舍,结合身边故事、青年感悟,用青年人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宣讲理论知识。
(二)融入壮乡文化,丰富情感体验,厚植职业理想
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每年“三月三”来临之前,通过主题班会,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讲话和对广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讲述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和家乡的变化。开展民族特色体验活动,在校企合作企业老师指导下,现场体验洗茶、打茶、煮茶、滤茶等,学习油茶的制作方法;走进民族博物馆,举行特色民族服装秀;开展民族体育体验活动,背篓绣球、竹竿舞、三人板鞋;将音乐融入党课,开展山歌分享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广西民族特色茶文化、美食文化、服饰文化、艺术文化,感受民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三)融入乡村振兴,强化情感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乡村振兴是广西“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每年寒暑假,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和学生返家乡后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围绕环江产业特色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以真实抖音账号运营为例,为当地村民开展直播营销培训,提高村民们新媒体运用的能力。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实践团队到毛南族博物馆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向非遗传承人学习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术。学生立足专业、围绕专业,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传播乡风文明,同时锻炼提升专业技能,强化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三、案例成效
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2001班理想信念教育成效初显。一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班级递交入党申请书12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0人,其中,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5人,小林和小王在毕业前已发展为正式党员。小王还获得广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二是学习目标明确。班级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共6人次,14人升到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10余项。三是积极奉献社会。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义工时长最高超过300小时。参军入伍3人,毕业留桂工作人数占班级人数98%。
四、工作经验及启示
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蕴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能够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资源养料供给和精神底蕴支撑。
(一)搭建文化载体,深化认识
深化认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基础。学生把一个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坚信一个观点,首先基于对目标、观点的认识。通过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结构,挖掘并整合地域特色文化中不同维度的资源,搭建“红色课堂”“民族特色活动”等文化传播载体,让学生的认识在活动中发生、发展,并不断深化和提升。
(二)创新教育形式,增进感情
情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动力源。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增加情感体验。可以加强与爱国教育基地、行业企业的合作,结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职业体验活动,在多主体的协同推进作用下,利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体验生活、理论宣讲等途径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情感体验。
(三)提供实践平台,磨练意志
意志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要保障。针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职业技能学习的特点,可以利用专业实习和“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到工厂、企业、社区,到乡村振兴一线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深化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仍然需要以坚定的革命意志为理想信念奋斗拼搏。
带领学生在创新社区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广西三月三特色活动
学生在茶园进行实地考察,开展劳动教育
学生开展乡村振兴电商直播,助力民族地区产生经济效益近三万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