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慧服务|【我与交院的故事】追寻图书馆的发展印迹

发布时间:2022-08-09 22:52:0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间,图书馆从园湖建馆到现在已度过了三十几个春秋。

三十多年来,我有幸见证了学校图书馆经历了中专馆到高职高专馆、经历了从手工传统到智能化、从封闭式到开放式、从纸质到多载体文献类型的借阅藏一体化多功能现代化图书馆的一系列重大时代变迁。

回忆着我与交院的故事,记忆如断线的珍珠,散落了一地,又带我走进30年前的交校图书馆,在这里,知识的气息扑面而来,没有喧闹的声音,只有轻轻的翻书声,自由而严谨的学习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图片


图片
探知世界的一扇“窗口”

园湖图书馆是一座老式四层建筑,建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

一楼办公区和图书采编室,二楼社科书库和报纸阅览室,三楼自科书库和期刊阅览室,四楼资料室。我曾在社科书库、自科书库、期刊阅览室等岗位任职,年复一年默默守护校园书香。


图片


中专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在校的学生靠身边的一本本书,一份份报纸来了解外面的世界;从杂志、报纸中了解国家大事、当天时事新闻。

期刊阅览室最多时有500多种杂志,300份报纸。一下课,同学们就会来到这里看书、写作业,或走到期刊阅览架前,随意翻看各类期刊报纸。有时候报纸晚点上架,学生会迫不及待的追着管理员问“今天报纸没来吗?”


图片

图书馆阅览室


平时期刊阅览室里人很多,如果碰上考试复习周,那里就人满为患,一座难求了。早上8:00上班,7:30就已经有很多同学在外面排队了。有时有读者没有找到座位,就直接拿着期刊报纸,站在报架前阅读,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对知识那种如饥似渴的渴望和良好的学习气氛。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校园图书馆就是他们探知世界的一扇“窗口”。在最好的年华、看最想看的书,享受最美好的校园时光,是一段美好的人生记忆。


图片

读者在期刊阅览架前翻阅期刊


图片
“手工查阅”借书也看运气

在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书库实行封闭式管理,读者不能像现在这样,可以随意进出书库翻看书籍后再挑选借阅。借书过程完全靠人工,读者查找图书也是通过手工查阅,借书处分为书库和借阅厅,借阅厅有着长长的柜台,柜台前方排列着一个个小格子的目录柜,拉开小格子里面都是馆里各种图书分类索引,就像中药房里的药材抽屉,每一个抽屉放着一类连续编号的卡片(刚开始卡片全手写,后来卡片是打印的版本),有书名、作者等等书目信息。读者通过卡片目录查找自己想要借的图书。


图片

图片

读者翻看目录柜查找自己想要借的图书


图片

存放目录卡片的目录柜


每当下课铃响,图书馆就是最热闹的地方,同学们来到目录柜拉开一个个小格子,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写在一张小纸上,然后拿着写好的书单到柜台前排队等着,管理员收单进库里找书,常常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查到书,充满期待地把条子递给馆员,如果运气好,就能借到书,如果运气不好,则可能空手而归。


图片

工作人员在为读者办理借阅手续


办理借书手续,需要从每册书封底的书袋里拿出卡片,填写姓名日期,然后交给馆员上还书日期章,存放在学生自己借书袋内,这样才完成借书流程。借书袋按班级证号进行排序,统一存放在图书馆。整个借书手续不仅繁琐,效率也不高,等待办手续的读者经常排起长队。

如今时常回想起同学们排队等候时渴望地看着书库的眼神,对他们来说,能在图书馆顺利借到心仪的书,除了要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是需要一点“缘分”的。

即便是这样,也丝毫没有阻拦同学们借书的热情,图书馆每天借还量几乎都是上千册次。记得当时最热门的就是小说了,像《陆小凤》、《射雕英雄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毛的小说、琼瑶的小说……都是当时读者手中的香饽饽。由于利用率非常高,书折旧得也很快,通常是补了又补。


图片
从“回溯建库”到“一卡通”

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广泛的发展,图书馆开始借助计算机来处理图书的编目、流通、查询等业务。我馆购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后,就要进行回溯建库,将本馆原有藏书录入计算机系统。回溯建库工作是图书馆从手工过渡到计算机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程,工作量大、程序繁琐经过假期的加班加点,图书馆回溯建库工作基本完成。

2000年,图书馆正式年采用全开架管理,打开了书库的大门,让读者进入书库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方便了同学,也更方便管理。

如今,网络和智能终端普及,读者不需要来图书馆,也能在电脑和手机上查找所要的图书和阅读。


图片

图书馆朗读亭


每年9月份新生报到的日子,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图书馆忙碌的时候。新生要借书就要办理借书证,办证需要交一张1寸照片和5元的押金。为新生制作借书证,是一项耗时的细致活。

最初的借书证,是一张硬纸卡,上面记录学生的照片、姓名、班级、性别等基本信息,需要手工剪裁、书写。硬纸卡容易破损,还需要对其进行过塑。


图片

需要手工加工的借书证


后来,借书证换成了塑料材质的卡片,免去了剪裁卡纸和过塑的过程,但是要精准的裁剪读者的照片,才能把照片嵌进卡槽里。如今在图书馆,还留着当年为读者裁剪一寸照片的专用工具。

如今读者借书就更加方便了,入学时个人信息被写入校园一卡通里,带着校园一卡通就能借书,效率更高。


图片

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图片
校园书香的传递者

在图书馆里有一支特别的队伍,从书库到阅览室,从早到晚,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图书馆学生馆员服务队,他们肩负着协助工作人员开展上架、整理、挑号改号、验收、修补等日常的基础工作。

这支队伍的前身,是义务馆员。“义务”,显然是没有报酬的,但是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常常是几十人竞选为数不多的一、两个名额。顺利通过提交申请、面试选拔、试用、考核阶段,才有可能入选。


图片

学生参加图书馆入馆教育


在同学们心中,获得在图书馆义务馆员的实践机会,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耀。来这里,与书香不期而遇,他们穿梭于书架之间,默默无闻的忙碌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没有报酬的但他们累并快乐着,用自己满腔热情,传递校园书香,为服务好师生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读者参加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图片


蓦然回首,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校图书馆不论是资源还是服务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图书馆的变迁,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校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大发展。

图书馆不仅是办学育人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学重要的文化象征。不久的将来,在学校二期建设中,一座崭新的图书馆将会拔地而起,师生们将享受到更优越的学习阅读环境,更高质量打造师生记忆中永远不可磨灭的精神殿堂。


图片

二期建设即将开建的“高大上”的图书馆,必将燃起一股学习求知的欲望!

责任编辑:黄春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与交院的故事】从“闭架服务”到“触手可及”——追寻图书馆的发展印迹,图书馆从园湖建馆到现在已度过了三十几个春秋
    相关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