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为浆,以传承为帆,满载而归,不负“乡”遇——广西水电职院2024暑期“三下乡”尾声潮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持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暑期,广西水电职院积极组织筹备11支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宣讲、公益支教、文艺汇演、推普宣传、助农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及水生态保护等多种形式,顺利开展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获得好评,多次得到当地新闻媒体报道。
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乡村传声常态讲,推动党的新理论“声”入基层。学校“00后话百年”青年理论宣讲团深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团成员们化身传播红色精神、服务乡村振兴“轻骑兵”,积极运用青言青语,下至村落、农户身边开展以红色精神、乡村振兴等主题宣讲。宣讲团坚持“理论宣讲+实践研学”,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内涵,在润物细无声中培根铸魂,让理论宣讲“活”起来。宣讲团10余名师生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体验式教学,实地追忆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追寻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在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后,成员们进行了红色微课理论宣讲,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感同身受地传承弘扬建党精神,激发青年学生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意志和斗志。宣讲团成员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丰富、村振兴效果显著的特点,创设丰富、适切的教学情景,为当地儿童打造了不一样的德育宣讲课堂。德育宣讲课堂活动不仅是对传统宣讲模式的创新,更是对“行走的思政课”的深度践行。宣讲团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式特色宣讲活动,打造特色宣讲品牌,让“小活动”展现“大作为”;组建特色宣讲队伍,让“小团队”焕发“大能量”;拓展特色宣讲阵地,让“小场景”实现“大成效”。
00后话百年”青年理论宣讲团给毛竹山村儿童进行红色故事宣讲
二、深化民族团结,戍守边疆水安全水润南疆,青春挺膺担当。“生命之源”实践团前往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开展“水脉相连壮美边疆,青春聚力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发挥新时代水利精神和专业素养,深入边疆一线,用行动戍守边疆水安全防线,助力保障国家水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
“生命之源”实践团成员在为925界碑描红
实践团成员跟随驻村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用水需求和困难。基于实地调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普及节水知识,增强乡村生态保护意识,以及开展水质检测的科学普及活动,提高村民对饮水安全的认识。此外,实践团成员还积极参与洞桂水利管理所的工作,对青龙山水库进行日常维护,确保这一重要水源地的清洁与安全。抵边群众对实践团的行动给予了肯定,并热情邀请大家一同合唱《我爱你,中国》,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生命之源”实践团与抵边群众合唱《我爱你,中国》
三、青春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凝聚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聚智汇力、聚势赋能,为促进乡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电亮”万家服务团深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团结合电力专业特色、优势和资源,有机融入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中,开展“电力蓝”入户排查用电安全、“电引擎”富民兴农养殖培训、“电赋能”乡村振兴调研学习、“电先锋”家电维修惠民行动、“电课堂”电力科普守护万家、“电文化”艺展风华共赏村晚、“志愿红”深入田间地头迎丰收等活动,把当代青年的热情从校园带到乡间,在服务乡村振兴一线中书写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电亮”万家服务团开展“电力蓝”——入户排查用电安全现场(停电作业)
“电亮”万家服务团开展“电课堂”——脚踏自行车发电装置科普现场
“E心E技”实践团赴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结合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专业优势,直播助农提高农产品的曝光度,助力农户拓展销售新路径,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共开展了抖音线上直播3场,销售金额超1000元,浏览量超4000人次。
“e心e技”实践团正在进行农产品直播
四、传承中华文脉,汇聚青春力量
鲁班志愿服务队在河池市九圩镇江谭村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中华文化传承”核心内容开展红色文化、清廉家风、非遗技艺、民族团结、乡村文化建设六个专题的活动开展。服务队成员们发扬“鲁班工匠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跟随驻村干部走遍乡村的每个角落,深入农户家进行政策解读、了解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给村里老人们包爱心饺子,帮助村民收稻谷建禽舍,让村民们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青年们团结在一起,包围在民族团结的同心圆里,还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村里开展了扎染非遗技艺和民族建筑榫卯工艺展示,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扎染技艺、民族木构技艺增长见识,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鲁班志愿服务队成员与当地村民体验非遗技艺—扎染实践
五、探索民族文化融合,青春推普同心同向
“瑶音‘普’亮,水润‘乡’兴”大禹青年实践团深入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携带着推广普通话的使命,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陇邱村,参与了当地民俗节庆——宫氼瑶佤钵节。成员们体验了佤钵节的独特风情,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民族文化交流,不仅学习了瑶族语言,也向村民们普及了普通话,耐心引导村民正确发音说普通话。
“瑶音‘普’亮,水润‘乡’兴”大禹青年实践团在宫氼瑶佤钵节合影
实践团开展“送学入户,推普到家”活动和为期5天的暑期语言文字教育学习营,为当地小朋友提供了定制化的教育服务,提升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受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魅力。实践团还通过一对一和小组教学,针对孩子们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提升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他们将以“后浪”的姿态诠释青春力量。
瑶音“普”亮,水润“乡”兴实践团“推普+节水”宣传活动现场
“瑶音‘普’亮,水润‘乡’兴”大禹青年实践团在当地为孩子们开设暑期语言文字教育公益学习营
六、“青”聚“童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星火传递”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关爱与教育支持,普及文化、科技、体育知识,助力推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实践团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开设一堂堂生动的民族团结课、美育课、科技普及小课堂,积极推广普通话,引导他们正确普通话发音的同时,向孩子们宣传民族团结政策,促进瑶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实践团成员们用行动助推“青”力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瑶寨。
“星火传递”实践队在给在岜林小学给孩子们上推普+民族团结课
七、共建和美乡村 共享幸福家园
涵养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匠心服务团深入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团系统开展了涵盖产业助力、科技创新启蒙、教育关爱与引导、村容村貌美化与整治、小家电义务维修、摄影留声等在内的乡村振兴社会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和宣传宣讲、文艺汇演相结合,利用村庄重点节点打造村庄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补充等,营造传统村庄特色风貌,助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匠心服务团文艺汇演合影留念
匠心服务团成员正在帮老人收玉米
匠心服务团成员入户帮老人拍摄照片并印晒
八、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双向赋能,让奋斗青春与基层实现“双向奔赴”
推动“政行企校”四方协同育人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水利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分表与龙州县洞桂水利管理所、优秀民营企业鑫豪国际传媒(广西)有限公司进行了校外实训基地的揭牌仪式,共创专业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团委将继续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将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努力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信息工程学院与优秀企业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jpg
水利工程学院与水口镇共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校外实训基地合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