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校地协同育人新路径,开创人文课程教材改革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5-16 22:24:32

五月芳菲,繁花似锦。

2024年5月1日上午8:00,人文与教育学院《岭南民族民间艺术鉴赏》教材编写组成员钟正美、陈华、于智慧、苏美娟、张丽娜等5人,由覃守达教授带队,到海南省、广东省等地开展调研。

编写组从广州理工学院白云校区桥门出发,首先朝着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出发,一路上雷电交加,大风大雨,经历20小时后,终于跨越了琼州海峡,于5月2日凌晨4点到达了目的地。身虽困乏,但精神不减,编写组迅速休整4个小时后,开始进行调研了。

编写组首先来到了海南沉香传承人冼祥才的家里,详细了解海南沉香从原材料沉香树到精油以及工艺品制作过程。

5月2日下午,冒着雨,编写组来到海南省琼中县作雅村的黎族山歌传承人王取荣家,详细了解了黎族山歌的类型、曲调及黎族服饰、工艺民俗等。接着,编写组到琼中县什寒村苗族射弩传承人暨海南省射弩总教练李政富家,了解弩的制作过程以及与弩有关的苗族祖先的传说故事、苗族山歌以及苗族招龙舞等。

2024年5月3日上午,编写组到五指山海南图书馆和海南民族博物馆,系统了解海南黎族、苗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

5月3日下午,跨越琼州海峡,编写组来到了雷州的南合武当以及灵山里。调研了南合武当的观音阁、灵山的民间碑文、天后宫等民间艺术。

5月4日上午,大雨滂沱,编写组驱车赶往清远连山高明村委加田庄的壮歌传承人梁联英家。由于大雨滂沱,我们在50米范围内打转了好久,于智慧老师撑着雨伞,走在大雨中一路寻访,分别问了5个老乡,用时近40分钟,终于找到梁联英家。虽然找梁联英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编写组的收获是巨大的——老师们现场欣赏了梁联英孙子的3首壮歌演唱和壮歌队的山歌艺术表演,跟着传承室的歌手学习打鼓和唱山歌;最后,覃守达教授跟壮歌歌手进行对歌交流。

5月5日上午,编写组来到了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水过山瑶山歌传承人盘登庆家,详细了解山歌、舞蹈等其他民间艺术,最后,老师们跟着瑶族传承人一起学起了瑶族舞蹈——小长鼓舞。

5月5日下午,编写组来到连南瑶族自治县盘瑶瑶绣传承人房伟艳的瑶族一针一线刺绣公司,参观和了解盘瑶的刺绣工艺。同时,编写组在公司旁边的中国瑶族博物馆进行参观及考察。

在参观和考察中国瑶族博物馆之后,编写组的调研暂告一段落,开始返程,晚上11点多才回到学校。经过这五日五夜风雨兼程的调研,编写组收获了很多的岭南民间艺术知识,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走出一条校地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开创了高校人文课程及教材改革的新模式,为下一步的《岭南民族民间艺术鉴赏》教材的顺利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高校人文课程教学提供大量的鲜活素材。

琼州海峡

沉香树

与海南沉香传承人冼祥才(右二)合影

覃守达教授采访海南苗族射弩传承人李政富

海南苗族射弩传承人李政富教老师们学习射弩

编写组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考察

钟老师跟歌手们学习打鼓

编写组与壮歌队合影

覃守达教授与壮歌队进行对歌交流

钟老师和于老师学跳瑶族长鼓舞

编写组与过山瑶传承人盘登庆(右一)等合影

中国瑶族博物馆里的大长鼓


责任编辑:谢晓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走校地协同育人新路径,开创人文课程教材改革新模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