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舜耕人物】谭富强:一线科研追梦 三尺讲台育人

发布时间:2023-10-16 15:27:15

坐得住板凳,搞得了科研。如果问谭博士什么家具换的最快,那一定是“板凳”。

每天清晨6点,当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谭富强博士就已经起床,开始阅读文献;晚上10点,当人们开始准备休息时,他又坐到了电脑旁,修改论文。

出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这样的学习习惯从他在赣南师范大学读研一开始到深圳大学读博再到法学院工作,已经坚持了整整7年。

7年里,谭博士工作室、实验室的板凳被坐坏了一个又一个,科研硕果却一个接一个的芝麻开花节节高。近年来,谭富强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SCI论文一篇、SCI论文一篇。发表CSSCI论文8篇,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封面主打论文)、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以及省级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工作。获得“首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二等奖(签发单位:国务院参事室)、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号:JSCIXH2023)。

2023年10月,捷报再次传来,Elsevier旗下环境科学类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正式发表淮南师范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谭富强博士与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旷婷玥助理教授合作的论文:The higher the cuteness the more it inspires garbage sorting intention?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为淮南师范学院,让学院科研工作又结一闪亮硕果。

痴迷科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研的苦和乐,那是真的苦和乐。”

2023年,即将从深圳大学毕业的谭富强已是华南地区小有名气的科研达人。面对众多高校抛出来的橄榄枝,谭富强选择来到淮南师范学院落户安家。

谭富强说,他的第一篇论文是在赣南师范大学研一的时候着手准备的,从三月开始写稿,到五月改稿,再到八月正式投稿,这半年日复一日地打磨着同一篇文章,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毅力。

经过半年时间的打磨和修改,谭富强拿着自己的第一篇科研论文向期刊投稿。由于是第一次写论文,缺乏实际经验,他的第一篇论文被拒绝了三次,而三次被拒绝的理由,都是因为不符合期刊的要求。接二连三的被拒稿并没有让他气馁,他继续修改自己的论文,第四次,他成功了。“兴趣。首先自身要对科研有兴趣,如果只是将科研看成一项任务,那期间的过程是很煎熬的,只有建立起兴趣,才会不断打磨自己,充实自我,并在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才能收获更多的成果。”谭富强说道,“感谢当时逼了自己一把。”谭富强欣慰地说,“凡事要做,才有成功的几率;不做,就什么都得不到。”

“科研方向你来凝练,你来了我们为你的研究方向成立虚体研究中心,聘你为主任,给你搭建平台,让青年教师加入你的团队,为你助力,有空去看看博士工作室,我们硬件设施齐全,实验室随时为你科研工作提供便利服务。”2023年,在博士招聘会上,谭富强被淮南师范学院的真诚和浓厚的科研氛围打动。来到法学院后,法学院履行承诺,建好了博士工作室并配齐了科研硬件设备,成立了“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聘请了谭富强博士为研究中心主任,成立了科研团队,5名青年教师加入了他的团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谭富强说,“感谢学校党委这么重视高层次人才工作,法学院给与这么好的条件和待遇,下一步就看我们团队开花结果了。”

以研带教,与学生共同成长

虽然硕士博士期间都没少上讲台,但是,作为法学院教学新秀走上讲台,系统专业讲授《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管理学》两门课程,谭富强坦言还是脱了一层皮,也获得了飞速成长。

虽然教学任务不重,但他坚持每天到学校,抱着对课堂的敬畏心,要求自己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主动聆听老教师的课,慢慢进入状态。

“一开始还是有压力的,一门课啃下来不容易。”谭富强说,最初的想法就是尽最大努力把一门课顺利上完,然而,随着与学生的接触越来越深入和自我规划越来越清晰,他越来越觉得决不能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层次上,必须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一些珍贵的东西。于是,他结合自己10年的学生生涯阅历和科研做得比较好的优势,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科研兴趣。

“学生对科研是有兴趣的,只要给点氛围,他们的科研素质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学校在全力申报硕士点,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培养更高层次的学生。”责任心驱动,谭富强眼睛看得远,脚步落得实。谭富强鼓励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到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查询与专业有关的科研论文。“早做晚做,科研迟早要做。”谭富强打算在这学期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为抓手,有意识地进行科研人才培养尝试,有意识地物色1-2个重点培养对象,对其进行科研熏陶。

身体力行,履行团队“家长”职责

作为法学院“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的“队长”,他时刻关注团队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和发展,扶助他们尽快成长、壮大实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对“晚辈”在科研思路、项目申请、论文写作等方面都倾囊相授、毫不藏私的进行指导和帮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由衷爱戴,并由此形成了奋发向上、创先争优的精神面貌和良好团队氛围,如今研究中心已发展拥有1名教授,2名博士,1名讲师,2名助教的的大团队,成为法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重要力量。

“每次谭博士要申报课题,都会逐一发微信要求我们积极参与,还会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写好申报材料。真的很细心,很热情。”“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青年教师刘和远这样评价谭富强博士。

志之所驱,素履以往。谭富强将秉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眺望远方山河,以学识做舟,化创新为帆,将磨砺变桨,继续在崭新的学术道路中继续成长,奔赴属于他的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陶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化创新为帆,将磨砺变桨,继续在崭新的学术道路中继续成长,奔赴属于他的星辰大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