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巡礼】生物工程学院:以生为本 “壹陆”生花

发布时间:2024-09-02 09:12:32

【学院简介】

生物工程学院的前身生命科学系创建于2008年。学院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落实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师范性、高水平”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核心地位。围绕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之绿色食品、生命健康产业和淮南市转型发展的重大需求,先后开设生物科学、园林、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水产养殖学专业,为安徽省及长三角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的领导】

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抓党建、强引领、聚人心、谋发展、促育人”为工作理念,坚持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与教师业务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相结合,扎实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相融合。学院在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学院党委获批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连续三年被评为“淮南师范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师党支部2023年获批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党支部获批校级“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优秀”等次通过校级验收。12人次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生物工程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双融合双促进

【教学水平】

1.专业建设卓有成效

近三年来,生物工程学院努力完成专业布局调整,其中,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为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和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建设专业。学院以生物为基础,努力打造与应用紧密相关的3个工科专业和2个农科专业,其中园林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均加入省级卓越人才培养以及“四新”研究与改革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批专业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项目,生物制药专业获得新工科研究与改革计划支持。学院各系部荣获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建设成果示例

2.师资结构不断优化

生物工程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截止到20247月,学院有教职工70人,其中,博士(含在读)45人,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职称15人;现有安徽省教学名师4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2名、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第七批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淮南市学科名人1人、淮南师范学院“舜耕学者”6人。学院现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支、安徽省教学创新团队1支,安徽省科研创新团队1支,淮南市科技创新团队3个、淮南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2个。近三年,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4项,校级教改项目33项,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通过系列制度和举措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注重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科技特派员等形式服务地方企业,提升教师对行业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把控。学院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定期组织组教师座谈会研讨交流、名师示范教学观摩等活动,结合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融入职业发展。

生物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挂职锻炼与获得荣誉示例

3.教学平台持续完善

生物工程学院近些年不断完善教学平台,平均每年设备建设投入近百万元。学院实验中心先后获批校级实践(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应用生物技术实习实训示范中心,省级生物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生物工程实验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为5700m2,共设置了七大类实验室,80个实验分室。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设备总值3200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万元。实验中心拥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正置荧光显微镜、酶标定量测定仪、物性结构仪、蛋白纯化系统,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倒置荧光显微镜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以及啤酒生产线、果酒生产线、超高压设备、多种型号发酵罐、管式离心机等大型国产教学科研设备,并建设了高标准细胞无菌培养间、植物组织无菌培养间。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验室开放、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实验中心、校外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实验室开放活动展示

【人才培养成效】

生物工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与指导业务工作,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学院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同时注重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为更好地适应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变化、学科的发展特点以及保证生物工程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结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积极落实《淮南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办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办学效果。

近三年,学院本科生获省级以上个人荣誉583人次和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700多人次,获奖占比分别为38%45%。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24项、省级立项44项、校级立项49项。获得省级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共151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82项;实现从院级、校级、省级到国家级的全覆盖,充分展现了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优秀的专业应用能力、研究思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物工程学院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展示

学生发展前景广阔,社会需求强劲。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在初等教育单位、生物公司、制药企业、食品企业和园林公司等专业相关企业就业人数较多,就业对口率高,用人单位满意评价98%以上。毕业生在升学深造方面,成绩突出,近三年考取研究生380人,考研录取率超过30%,全校最高,其中近四成的优秀毕业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985211及双一流名校。学生的考研事迹被人民日报、凤凰网、安青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报道。

生物工程学院访企拓岗以及学生考研事迹

【质量保障】

生物工程学院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评价”的基本原则,健全质量标准,加强教学监测,注重质量改进,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系统性和闭环建设,推动质量监控走向质量自觉,逐步构建大学质量文化。学院落实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学建设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等组成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师范专业认证、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制定了多项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文件,实现了教学管理及业务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强化执行与监督。坚持自我评估制度,落实学校各项教学质量监测政策,对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特色和创新之处】

1.强化科教融通,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生物工程学院统筹安排教学和科研资源,推动科研成果更新教育教学内容,配套设计科研计划和教学大纲,将科研成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教案、教材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前沿性。将科研平台和研究中心以多种形式向本科教学和本科生开放,利用学科和科研优势丰富和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内容设计,为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项目、竞赛选题等提供研究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机会和能力。同时,学院一直推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成果,如综合生物实验技术的项目库,主要来自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王顺昌教授的秀丽线虫细胞凋亡和细胞分裂实验,已被编入《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近年来,依托科研项目,设置实验课程实验项目10余项;立项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77项,参与人数1800余人次。学生主持或参与发表学术论文、专利126篇。

2.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模块式实践课程

生物工程学院不断完善以应用型为导向、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为根本,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学生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实验能力。各专业设计了符合各自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大实验,而不同以往以及同类院校的是,这些大实验的模块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范围,又具有连贯性。以《生物制药综合实验》为例,内容涵盖微生物发酵、小分子药物的分离纯化、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蛋白质印迹、抗体制备等。由于实验内容包含小分子、大分子药物的上中下游全阶段的工艺流程,实验模块之间具有联动性,因此,学生能够把握产业上中下游的整体流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从学生就业、升学深造情况以及来自各方的教学质量反馈中,彰显了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育人成效。

3.聚焦升学深造,创新三全育人模式

生物工程学院把做好考研工作作为培育学生优良学风的重要抓手和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学院通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多方联动、精心指导、关心关爱、暖心护航等举措统筹推进,在考研升学工作中取得良好成效,涌现出一批学霸班级、学霸宿舍和优秀毕业生。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考研为抓手,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学院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凝聚力量进一步开展精准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提升考研录取率和报考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物工程学院统筹推进升学深造

 【结语】

生物工程学院建院16年,党建和事业发展统筹推进,成效显著。学院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施本科生科研助手制度,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学风优良,考研录取率一直位居学校前列,连续10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标兵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0%。学院科研实力强劲,生物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教育厅立项建设高峰培育学科,拥有安徽省酿造工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源与环境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生态学校级一流学科。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安徽省科研创新团队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厅级各类科研项目64项。

学院以“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本办教育,全力建设好生物类相关学科专业,一路成长、“壹陆”生花、生生不息,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磅礴力量,全力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邵警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