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之二十四】建筑工程学院:赓续徽派古建文化 培育一流应用型人才
稳中求进,竞进有为。建筑工程学院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聚焦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以专业评估及工程教育认证为牵引,从课程思政、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对外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 彰显立德树人成效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教学工作中的支持、保障和监督作用。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等环节,实现专业知识、价值体系和思政教育理念的有机融合,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发挥专任教师优势,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
坚持以知行合一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将工科专业课程的理论融入实践,实现知行合一。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建筑学教工支部和碧阳镇碧山村党委签订校地合作共建协议。1个党支部被评为三星级党支部,1个“样板支部”通过校级首批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项目验收,1个支部13人考研全部通过了国家线。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以教学滋养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融合,积极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夯实本科生教学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打造优质科研平台。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已有安徽省徽派建筑保护传承研究院,黄山学院徽州建筑研究中心,装配式建筑黄山市技术创新中心3个科研平台。近5年来,各专业教师承担各级纵横向科研课题120项,出版著作8本,发表高水平论文24篇,发明专利6项,科研经费近800万元,已形成成熟的融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地方特色鲜明的土木建筑类专业发展体系,在同行业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设立博士教授工作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开展创新训练活动。近五年申报并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75项,其中国家级25项,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
夯实高水平师资队伍。近五年2人晋升教授,3人晋升副教授,引进教授1名,柔性引进教授1名,引进博士8名,自主培养博士1名,在读博士7名,1人获省级教坛新秀,1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人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团队1项,2人获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批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2项,其中省级传统专业改造提升项目1项,校级示范实训中心1项,校级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1项,省级重大教研项目1项,重点教研项目3项。
以专业建设为抓手 夯实内涵发展根基
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并先后对基础课实验室进行整合,对专业实验室进行改建和扩建,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加强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建成智能建造教学实验中心,包含智能设计与建造技术实验室、数字规划与智能测绘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以及工程造价大数据实验室四个实验室,并对部分老旧实验设备进行升级。通过改造升级,学院办学条件全面优化,为专业转型升级及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设优质特设课程。依托徽州地区独有的建筑和文化资源,学院重点围绕徽州建筑打造教学平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开设徽派建筑设计(1-6)、徽州古村落规划、徽派建筑解析、古建筑测绘等十几门与徽州建筑相关的特色课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徽州建筑特色教学体系。已成功建设省级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金课2门。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聚焦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和一流专业建设,全面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土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首批试点开展专业认证的学院,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推进专业认证各项工作,确保专业认证工作高站位定位、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完成。学院四个专业高质量通过省级专业评估,得到专家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建筑学国家级专业评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建筑学已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及校级一流专业、土木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计划专业、城乡规划和工程造价为省级新专业建设专业,学院专业内涵建设提质增效。
以学科竞赛为引擎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建筑工程学院聚焦专业评估及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对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标准,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有梦想、有品质、有担当、有情怀”的工程类人才培养融入实践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全面加强实践育人。围绕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柔性引进专家教授及聘请行业内专家参与各专业设计课、专业课教学、毕业设计和实践环节,并参与专业培养方案修订;通过不定期召开专业讲座,认知实习参观企业,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院还动员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结构设计大赛、先进成图和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室内空间设计类)、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乡村规划建设方案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参与学生人数累计达300余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人才培养质量卓有成效。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连续多年取得佳绩,全省大学生结构大赛连续六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国赛,历届综合成绩在全省高校排第一位。近5年,共获得奖项278项,其中,获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37项,优秀奖9项;省特等奖4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106项。同时为扩大专业影响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先后承办了第六届安徽省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建设方案竞赛、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事组织受参会专家及各参赛高校一致好评。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近250余名学生考取研究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优秀评价达到95%。
以产教融合为契机 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效发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适配度。坚持以“打造徽派建筑高地,服务地方”为学科发展特色,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近五年来,建筑工程学院师生以“凝练地方特色、致力地方建设”为宗旨,稳步推进产教研深度融合,将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与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增强服务行业发展能力,提升社会认可度,带动专业建设和教师水平提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三丰收”。
积极探索国际交流新模式。开拓办学思维,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着力点,持续推进与创新合作交流模式,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全面开展黄山学院与日本芝浦工业大学中日师生互访活动,作为合作单位参与中国-葡萄牙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2023年底,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大学)黄山工作站合作基地在学院授牌。
坚持扎根服务地方。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实现合作共赢为目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积极融入行业企业,探索多元化合作形式。深化校企政协同育人模式,为地方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智力优势。组织高层次优秀人才,深入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破解技术难题。校地合作成效显著,近五年签订横向课题5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550万余元,建成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4个,6名教师积极投身企业管理、研发和共建,并选送2名教师赴地方挂职。学院教师主持设计的“徽州小镇”“友鸿徽雕艺术馆”2个建筑项目分获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组织评选的“第四届建筑创新奖”居住建筑项目二等奖和公共建筑项目三等奖,并被选中代表安徽省地域特色作品,参加2021年武汉设计年展,学院办学实力显著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开设“建工讲坛”,邀请崔愷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伶伶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作学术报告,拓展师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学院影响力。近五年来,累计举办报告会30余场,获批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10余项。
不拒众流,方为大海。未来,建筑工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全面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全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优异的办学成绩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添砖加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