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校与新华社开展青年联学活动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7-20 21:45:36

5月9日下午,时值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新华社湖北分社与我校举办了“让青春绽放精彩、用奋斗挥洒人生”青年联学活动,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探讨如何引导青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重塑“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活动在我校学生综合服务楼101“共同空间”举行,新华社湖北分社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汪鹏,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济忠,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义生,新华社湖北分社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及我校青年师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校团委副书记祝鑫主持联学活动。

DSC_5663

(参观本禹志愿服务队展览室)

DSC_5773

(参观荟园“一站式”学生社区101展厅)

DSC_5896

(赠阅新华社社办报刊资源)

DSC_5808

(联学活动现场 记者 川竹 摄)

活动开始前,汪鹏一行参观了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展览室。

双方在“共同空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精神,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

我校文法学院田北海教授回顾了学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总要回信精神的举措,他表示将继续深耕“三农”一线,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做贡献。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欧阳亦聃表示,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发扬“自讨苦吃”的精神,为我国种业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用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二届研支团队长李昂表示,要将回信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嘱托结合,将回信精神与我校发展、历史、规律和成就结合,将回信精神与农科生的主责主业结合。水产学院教授张学振认为,“有苦吃的人是有福之人,吃苦才能苦尽甘来,吃苦就要甘之如饴”,作为农学人,要扎根于基层,解决好产业一线的科学问题,做对百姓有用的技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汪波谈到,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将科研和生产、科技人员和农民、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作为一线教师,要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相结合。新华社湖北分社团委书记、主任记者李伟表示,作为本禹精神的见证者、亲历者,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自找苦吃”,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争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践行者、奋斗者。新华社湖北分社融合报道部记者熊翔鹤提出,作为一名青年记者,不仅要深入挖掘故事,还要从多角度、多种形式做好融合报道,传递故事内核,积极宣扬志愿精神、回信精神等。新华社湖北分社融合报道部记者邓楠说,对于青年人,要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之下,从泥泞和沼泽之中找到一条可以为之坚持的道路,找到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交流结束后,新华社湖北分社为我校青年学子免费赠阅了1000份新华社社办报刊资源。

廖济忠在总结讲话时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习,始终与主题教育及2013年12月、2019年9月重要回信精神相结合。他深情回顾了2019年6月到贵州省看望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支教队员的情形。他表示,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徐本禹坚持为孩子们上课,这充分证明了他“自找苦吃”的精神和意志,以普通血肉之躯的极限承载力,把一个偏远贫困乡村的发展向前推进,是当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他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三次回信充分体现了他对农业高校的厚爱,对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念和期盼。我校要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贡献强农力量。把“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当作我校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和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汪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他充分肯定了本禹志愿服务队薪火相传、风雨兼程的精神和毅力,充分诠释了华中农业大学“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绽放在志愿服务中”的精神。他表示,广大青年志愿者应该在扎根基层,向下生长,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找到人生目标、点亮青春精神、激发青春力量,享受青春的美好生活。他表示,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应围绕青年一代做好选树典型、传播典型工作,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到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并发挥优势,讲好青年人的故事,传播新时代的声音。


责任编辑:郑越 张思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9日下午,时值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新华社湖北分社与我校举办了“让青春绽放精彩、用奋斗挥洒人生”青年联学活动。
    相关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