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推荐——《谷物的故事》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一站式云平台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住建书屋 | 本周推荐——《谷物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4-24 19:59:04

谷物的故事


跨界作家基于18年乡村生活与34年产业关注,潜心4年创作,讲述谷物横跨一万年、涉及五大洲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变迁,既有宏大叙事,也有探幽发微。作者横跨古今,旁征博引,融合物种、农耕、饮食、战争和经济资讯,在向读者分享大量谷物知识的同时,也试图拓宽人们看待谷物的视角,自神奇的谷物一窥人类绵延的历史。



内容简介

《谷物的故事》是一本以谷物为主角讲述人类历史的书籍,凸显谷物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本书以时间为经度、空间为纬度,讲述谷物横跨一万年、涉及五大洲的演变。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共16章,融合物种、农耕、饮食、战争、经济、环保等跨学科视角,试图通过谷物的发展史,考察人类历史的演进,并从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政权交替展现人类与谷物相互形塑的过程。




精彩试读




然而“地理环境”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疑问。比如:4200 年前的冰期导致了很多古文明的衰落,华夏文明为何能熬过极端的气候变化?又比如:北方游牧民族经常侵袭中原地区,为何没能导致中华文明的彻底终结?

第一,辽阔的黄土地和抗旱的小米,支撑着华夏祖先熬过最初的艰难岁月。

在飞机上俯瞰壮美的黄土高原,这是一片充满着肌肉感的土地。西起祁连山,东至太行山脉,南抵秦岭,北到长城,横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七省区,黄土地面积达到60万平方千米,分布着农田、森林、草原、沙漠等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华夏文明能够熬过4200年前的冰期,开阔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带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先民们可以通过变更生活方式来维持文明的延续,比如由农耕转为放牧,或者跟随气候带迁徙来熬过冰期。其他文明由于地域狭小,缺少缓冲带,一旦遭遇气候变化或者异族入侵时,很快就走向衰亡。

灌溉技术在中国始于春秋战国,比其他古文明要晚一些。黄河流域自古雨量就偏少,华夏先民能够在缺少灌溉的条件下繁衍生息,说明这里的农业比其他文明更为“耐旱”。远古时期,黄土高坡上就顽强生长着抗旱、早熟、耐贫瘠的小米,也称“谷子”。它是早期华夏先民的主粮,被誉为“百谷之长”。黄色的土地,黄色的河,黄色的小米养活了黄皮肤的中国人。1935年,红军长征来到这里,一句“小米加步枪”让金黄滚圆的延安小米享誉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米也孕育了新中国。

在谷物家族中,小米是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一种,甚至能够在年降水量300毫米的地方顽强生长。时至今日,在北方干旱贫瘠的农田里,当小麦和玉米都难以正常生长时,农民还可以种植适应性强的小米,不过亩产只有小麦的一半。小麦的需水量是小米的2.5倍,一旦遭遇冰河期,以小麦为主粮的部落或者饿死,或者远走他乡,文明就此中断。超级耐旱的小米则有能力继续养育华夏先民。另外,小麦还需要灌溉以补充水分,然而长期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碱化,两河文明就因此而消亡。所以说,以耐旱的小米为主食应该是中华文明能够熬过小冰期的又一个原因。

因为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小米在民间颇具声望,一直都是孕妇的重要食物。古时候小米亦称粟米,因为米粒直径小,就有了“沧海一粟”的说法。2002年,考古专家在青海喇家遗址中出土了一碗老面条,距今约4000多年,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条”。需要说明的是,这碗面条的原料并不是小麦,而是小米。小米大约4000年前也传入欧洲,在中世纪也曾是穷人的食物,但今天已很少有人种植。

除了小米,华夏先民还种植着另一种抗旱谷物——糜子,也称黍米或黄米,也曾是北方人的重要粮食,还经常出现于古诗中,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糜子米粒略大于小米,今天在田野里已经很少见。在古代人的生活中,祭祀和典礼繁多,黍米酒的消费量很大。元朝以后,高酒精度的高粱酒开始取代黍米酒,高粱也顺势抢占黍米在田野中的份额。北方人用黍米做腊八粥,蒙古族喜欢用黍米做炒米。过年前,很多人家还会用黍米磨面蒸馍,里面包上豆沙馅,俗称“黄米团”,口感糯软,蘸上白糖特别好吃。在贫穷的日子里,它是我少年记忆中的高档食物。很多农家还用糜子秸秆做成扫地用的笤帚,父母们经常用它来教训闯祸的孩子。

第二,长江流域的水稻,养育了战乱中的南渡民众,支撑起北方的繁荣。

……  ……  ……  ……  ……  ……  ……  ……





作者简介

崔凯,1970年生于吉林,吉林农业大学校友(农学1988级),上海交通大学MBA课程教授。先后获得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博士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访问学者。关注农业逾三十年,曾兼任多家农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多次接受CCTV、人民网、经济网等媒体采访,撰写的谷物话题文章获得1000多万的网络浏览量。

2022年11月4日,《中国科学报》 (第3版 读书)发表崔凯署名文章《以谷物的视角,看1万年的人类史》,阐述《谷物的故事》一书的创作历程。






图书评价




2022年10月中旬,《谷物的故事》一书在当当网上架两周后,上榜“世界史”类100本新书第2名。

徐冠华:“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谷物的故事》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谷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今天的中国要养活 14 亿人,面临资源紧缺和环境受限的现实压力,要解决粮食问题就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郭秋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住建书屋 | 本周推荐——《谷物的故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