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江苏经贸构建“三全”式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3-03-25 18:52:34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2年的苏南镇江商业学校,2007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年入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至2018年先后入选江苏省高水平、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院办学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三全育人”的软硬件较为充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扎实推进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构建“三全”式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一、强化政治引领,牢固“三全育人”新机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全覆盖”、各个部门“全贯通”、行政教辅“全协同”、育人要素“深融合”。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等部门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分工合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扎实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保障责任体系。学校先后印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落实<关于加快构建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体系的意见>暨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台账》,针对8个方面、28项建设指标,明确了66项预期成果和173项工作举措。修订了《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修订)>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班主任(学业导师)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等文件。各二级单位制定“三全育人”各类岗位育人职责,推动育人职责纳入职称评聘、绩效分配体系,着力将育人任务具体到人,将工作责任压实到位。近几年来,“三全育人”工作获国家级成果83项,省级成果144项。

二、引入“思政”活水,创建“全员育人”新格局

(一)学校领导践行“四个一线”原则,服务下沉送关怀

学校印发《加强和改进学校领导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方案》,校领导带头践行“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四个一线”原则,以制度性管理模式保障学生的多样需求。通过作形势报告、座谈交流、开设讲座等形式每学期给学生讲至少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通过参加主题党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文体竞赛等活动,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方式倾听学生诉求、疏导学生情绪,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二)强化“思政”力量,牢固“全校一盘棋”的育人工作队伍

学校创新了的辅导员管年级,班主任(学业导师)管班级和学生学业的学生育人模式,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在学生思想引领和指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重要作用;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职责分工。全校现有专职辅导员70人,兼职辅导员18人;班主任总数达到357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职称90人,中层干部26人、行政管理59人,专任教师272人,选聘多元化育人师资不断充实学生管理力量,强化了“思政”力量,牢固“全校一盘棋”的育人工作队伍。

(三)选聘“五类导师”,助力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选聘“五类导师”——领航导师、学业导师、思政导师、社会导师和朋辈导师助力学生个性成长。将学生喜爱的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访谈室、就业导航室、吕雪瑾劳模工作室、雷锋精神传承工作室等引入“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班主任座谈会”“学业生涯指导”“劳模工匠进校园”“心理咨询会”“优秀校友讲成长故事”等形式给学生以目标、学业职业规划、思想引领、面对社会和朋辈帮扶等方面加油助力。

三、盘活育人要素,实现“全过程育人”新样态

学校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工作理念,将育人成才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环环相扣的十大育人体系,凸显处处有力的“全过程育人”新样态。

(一)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全力推进学校300门“课程思政”优质化建设工作,打造“专业+思政”金课堂、“公共课+思政”好课堂、“博雅+思政”示范课堂,已建设博雅情怀课程60门,全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营造教育教学新样态。我校“信仰公开课”获评省级精品示范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多次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基于资源库建设的高职院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一改三化”教学理论与实践》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了协同育人作用。

(二)思想导向和目标导向双驱,凸显科研育人本原功能。

学校积极构建科研服务育人的导向机制,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近几年来,获批部委级课题5项,纵向科研项目13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2项,横向“四技服务”课题194项,专利授权816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省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14个,其中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

(三)校内平台和校外基地协同,搭建实践育人广阔舞台

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专业培养全体系全过程,完善实践育人支持体系,构建创新实践教学的多维体系,积极培育教师的创新实践教学能力。开发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积极拓展育人校外平台。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助力脱贫攻坚”,以及服务“一带一路”等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学分为杠杆,促进学生实践锻炼成长。

(四)基于苏商文化精神,构建“六个一”文化育人模式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博雅全人教育为核心、苏商文化研究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建设“一馆”:苏商文化展览馆、“一场”:苏商文化广场、“一廊”:苏商文化长廊,打造“一社”:博雅学社、“一坊”: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坊、“一堂”:经贸女生学堂,将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并实践极具地域和行业文化特色的“六个一”文化育人模式,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新时代职业院校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树立了典范。

(五)网上和网下两个阵地互通,占领网络育人核心要地

学校建成“四网融合”的“两体系 双中台 多维度 全场景”智慧校园,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推动“易班”建设,打造建设校园网络思政新阵地。结合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教育、学习生活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了“两微一号”三个平台的新媒体宣传体系,精心打造青春共话十九大、你好经贸、五四、毕业季、迎新季、军训季、校园文化艺术节、经贸好声音、经贸好青年、基层风采等线上品牌活动。“经贸青年”多次上榜江苏高校学生会微信影响力排行榜,荣获“2020年度全国百强校园媒体”、第三届江苏青少年新媒体工作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奖。

(六)教育引导和预防干预同步,实现心理育人更高水平

学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心理健康专业化队伍,形成专兼结合、参与广泛、分层落实的队伍系统,实现对学生教育和关怀的队伍网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持续举办“3·20”“5·25”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品牌活动,充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建立健全学校、院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和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效融合。近些年学校心理老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江宁大学城心理健康主题赛事,取得较好成绩,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三等奖若干。学校心理中心团队成员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先后获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高职院校心理工作委员会、江宁大学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苏省心理学会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

(七)精准资助与暖心育人并举,实现资助育人根本目的

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创新,形成了助学、助能、助志、助业 “四助式”帮扶服务体系,变资助济贫为励志自强,由“输血”为“造血”,资助育人抓“三度”,资助政策宣传有广度,每年发放省里和学校自印宣传册10000余份;资助育人有温度,每年资助贫困学生8000余人次,金额达1500万元;创新资助育人载体,“助学、助能、助志、助业”有高度,设立贫困学生励志班,创建“温馨小屋”、开设“超市助学”和合作江苏陶欣伯基金会助学金项目。2022年度学校成功申报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单位。

四、坚持德技兼修,形成“全方位育人”新生态

(一)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创建全方位育人共同体

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打造以“苏小商”命名的学生生活社区,规划配备党建工作室、学生助学室、劳模工作室、雷锋精神展示室、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心理工作室、属地警务联络室、校级关工委工作室、综合服务中心和爱心超市等。发挥学校各部门力量,召集教师、行政、后勤、保卫处、宿管、食堂等部门教职工,共同为学生成长创造优良环境,同时健全服务育人机制,促使全方位育人工作平台和资源进一步拓展,“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创建了全方位育人共同体。

(二)重视美育教育,促进素养提升

学校始终秉持“德文技创”教学理念,注重学校美育导向。实施“三全”美育普惠工程,举办届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目前已举办26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中华经典诵读”等文化实践和文体活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育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舞蹈团原创作品《摇篮》获2020年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一等奖、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创作奖;话剧团原创作品《滇云蜜语》获2020年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特等奖、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创作奖、2021年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二等奖。

(三)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做新时代雷锋式青年

成立雷锋精神传承工作室,组建雷锋精神传承志愿服务团队,筹建雷锋精神传承陈列室,构建老少结对共建共促育人模式,创新雷锋精神传播载体,把宣传、研究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聘请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同志为讲师团成员,给学生讲雷锋故事和师生共同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通过一系列雷锋精神传承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主题报告、课题研究等,为开展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正能量,为培育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有力量的新时代雷锋式青年大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经贸特色品牌。

(四)开设田间“必修课”,“劳育”在泥土中生根发芽

充分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参与种植等生产活动,师生们一起为实践基地清理杂草、浇水、播种,让学生“弯下腰、使出劲、流出汗”,亲身感受劳动过程中的艰辛和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再配合校内外实训劳动、服务性劳动等课程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展示劳动教育成果,让师生体验劳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努力构建体现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办学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五)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最美劳动者

校企共建江苏省劳模工匠技艺传承工作室,探索“三融合三共同三混合”产教融合新模式,助力校企高质量发展。积极适应“大智移云物”时代新商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与南京新街口百货公司合作设立“吕雪瑾·江苏经贸劳模工作室”,聘请5位全国、省、市劳模能工巧匠作为学校特聘讲师。聚焦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训,让工匠文化在同学们心中悄悄生根发芽,不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夯实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六)注重校园环境内涵建设,全方位影响学生

校园内建有苏商文化广场、苏商长廊、时之韵广场等富有苏商文化的特色建筑,其中苏商文化广场成功入选首批“世界文学之都地标”。该广场以“水润江苏,儒商风范”为主题,选取苏商人物、商业典故和商业元素为主要展示内容。学校利用苏商文化广场常态性举办主题展览、学术报告和文化沙龙,面向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时之韵雕塑广场位于校门前广场,雕塑所传递出的儒雅气质与文化气息和图书馆交相辉映,该地标成为师生举办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团日活动重要场所。学校特色地标的建设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基础。

五、落实立德树人,再创三全育人新成效

学校坚持构建“三全”式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入选“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全国高职院校质量年报“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积极参与全国各项技能赛事,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13项,省级奖项一等奖34项。

新形势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对标新目标,聚焦新任务,鼓足新干劲,着力构建更有生机、更富成效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谱写新时代“三全育人”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构建“三全”式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