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4-06 11:25:0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司关于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学生公寓服务工作水平,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符合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深入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把牢方向与遵循规律相结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遵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学生社区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

2. 坚持系统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合理设置目标任务,聚焦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分步骤、有重点地取得突破。

3. 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推动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试点工作的内生动力。同时强化严管就是厚爱的氛围,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以两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四个社区功能室为文化主阵地,二十三个楼栋辅导员工作室/党员工作站为育人主阵地,学生寝室为管理主阵地的学生社区基本构架,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二)基本思路

始终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教育、管理、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立体化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管理”的基本思路,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

(三)总体规划

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引导全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积极践行“一线原则”,集成学校领导力量、党员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形成以亚园 “一站式” 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以辅导员工作室、党员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等共享空间为载体的社区育人模式,将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成长型的新型社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四)具体举措

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机制。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保卫部(处)、团委、国际合作交流处、信息与网络中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力量,统筹推进试点工作。把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学校2022年下半年重点任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空间改造升级。建立以学生工作处为主导、社区主任为主管、党团组织为主体,驻楼辅导员为骨干、物业楼管员为基础、大学生自治组织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领导干部教职工全员参与的社区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机制。

2.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先锋效能。建立6个师生联合党支部,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驻联合党支部,开展理论宣讲和思想引领。建立领导干部进学生社区讲授思政课和党课制度。建立“党员活动室”6个,将学生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和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延伸到公寓社区,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及育人功能;成立23个社区团支部,挂牌约140间“党员宿舍”,增强党员身份认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 打造线上平台、实施网络思政。通过整合现有服务、管理、思政功能平台资源,打造线上“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在完善线上管理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上大思政课”平台资源,根据不同的年级和时间节点,开设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题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积极思想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加以内化。不断聚力思想、聚优平台、聚合资源,构筑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多平台联动社区网络思政工作体系,进一步打造便捷的“智慧社区”服务管理育人体系。

4.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制定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定期开展 “书记面对面”、“校长零距离”等活动,鼓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带头担任学生社区“楼长”“层长”;选聘23名社区专职辅导员,选聘60名专业教师、管理干部担任社区兼职辅导员,遴选100名优秀学生干部担任社区助理辅导员,同时配备生活指导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等;建设“和煦之家”公寓辅导员工作室23个,入驻社区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充分发挥育人优势。

5. 筑牢安全底线,健全网格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以“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的管理服务体系,筑牢学生公寓管理安全稳定防线,形成“社区主任—楼长—层长—宿舍长”四级网格员队伍,选拔社区主任6名,楼长23名,层长约138名,宿舍长约3000名,实现所有楼宇、楼层全覆盖。工作上把学生需求放在首位,学生参与社区日常管理,社区通过召开安全专项推进会、室长会议,安全检查等排查安全隐患,堵住管理漏洞,让同学们有更直接、更实在的参与感、安全感;加强技防平台建设,网格员通过手机平台,及时将网格内出现的安全隐患录入信息系统,打通安全保障“最后一百米”,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6. 注重文化浸润、实现以文化人。营造党建文化氛围,打造爱党爱国教育的党建工作室、党建长廊等,树立醒目党建标识,在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中组织开展新生入团、入党启蒙教育活动等,通过情境教育助力学生实现思想升华;建设学院文化阵地,学院深入挖掘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凝炼特色文化,依托学生社区宿舍楼内走廊、公共空间等,打造多主题育人环境,融合党建和思政育人元素,增进文化育人实效;打造幸福社区文化,通过提倡社区公约、社区文化节、雅室设计比赛、寝室才艺展示、星级宿舍评选、周末文化广场等活动,提升社区文化的幸福感和感染力,举办社区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7. 坚持以点带面、完善社区建设。采取分批分期,前期完成一个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23个辅导员工作室和6个党员活动室建设,持续推进各类公寓社区功能室建设,以宿舍楼群为单位建设思政主题教育多媒体活动室、学生活动室、谈心谈话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以及学习、生活需求。

四、实施阶段

建设工作分为布局申报、建设实施、总结提高、持续推进四个阶段。

(一)布局申报阶段(2022年9月-10月)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司关于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申报方案,并上报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备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9月)

学生社区结合实际制定社区建设方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举措创新等方面持续推进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三)总结提高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2月)

学生社区进行自我评估,上报工作总结。领导小组对学生社区进行全面调研,加强建设成果和经验总结,适时调整运行机制和方案。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宣传推介典型经验、成果和案例,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四)持续推进阶段(长期)

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将探索形成的有效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和政策举措,巩固“三全育人”工作成效。

五、支撑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保卫部(处)、团委、国际合作交流处、信息与网络中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力量,统筹推进试点工作。

(二)完善机构设置

学生社区设立主任、副主任,统筹社区日常工作开展。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相关学院选派干部兼任社区主任、副主任。社区主要工作人员为辅导员。职能部门、学院负责配备进驻社区的管理队伍,导师队伍,并从工作量认定,津贴发放、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为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人员提供支撑保障。

(三)保障运行经费

学校提供专项社区运行经费,结合学生社区年度预算提供资助,健全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并根据试点成效实施动态管理。鼓励各学院设立专项建设经费,用于发放导师津贴、支持学生活动与奖励等,保障社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

(四)设置物理空间

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研讨、咨询、展示、休闲等实际需求。为入驻队伍提供方便务实的办公、生活等条件。

(五)开展考核奖励

建立以育人成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支持学生社区建设纳入职能部门和各学院(部)考核范围,强化基于考核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基于考核结果统筹经费分配和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业绩奖励。

2022年11月20日


责任编辑:李珂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提升学生公寓服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