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区工作案例:“533”模式赋能,从指尖到心间 ——以人际交往小切口书写网络思政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6 11:12:13

一、案例简介和思路

女生H宿舍,宿舍共计6人,其中小A与小B关系不佳,时有口角摩擦,小B与小C关系亲密,其他人关系不咸不淡。一日,小A与小B因为琐事在宿舍发生争吵,小A随即在QQ空间上吐槽,班级同学纷纷留言。小B得知后,认为小A是在“内涵”她,异常愤怒,小C为小B抱不平,在班级群指名道姓对小A进行人身攻击,三人在群内针锋相对,相互谩骂,引起班级同学围观。有人在群里看热闹起哄,匿名发言;有人在群里表示不赞同,建议双方和平冷静处理;也有人将此事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并配以文字“如此宿舍、如此班级、如此学校”、伴有“大学甄嬛传”等回复。

本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因宿舍日常矛盾处理不善引发校园网络舆论危机事件,涉及宿舍矛盾、人际交往、班级班风、网络舆情等多个方面。着力解决以下关键点:

(一)不良言论已在网络传播,第一时间要对班级同学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将不当言论从公众平台撤回,以避免负面影响进一步扩散。

(二)疏解安抚主要矛盾三方的情绪,化解矛盾,遏制事态恶化。

(三)加强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行为法治教育,避免因言语不当及法律意识淡薄而造成网络危机事件发生。

(四)调和矛盾的宿舍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正面回应,及时干预,减轻不良影响。

针对班级群的舆论进行正面回应,引导同学们停止围观讨论,若有发帖者需及时删除,告知同学们由此引起的网络舆情不仅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伤人伤己。表扬劝架的人,呼吁学生理性分析解决问题,避免事态恶化发酵。

(二)悉心引导,角色互换,舒缓不良情绪。

将矛盾三方小A、小B、小C约至学院“心钥”心理工作站,在相对温馨舒适的环境下分别与其一一谈心谈话,全神倾听,不作是非性评价,就此次争执事件给学生提供宣泄的窗口。引导学生分别把在过往相处中接收到的来自对方的伤害性言行写下,然后进行角色互换,作为接受者,体验自己曾经的“恶言恶行”。换位思考,讨论如果自己在哪个环节如何改变,结果是否会不同?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不指责,不批评,不解释。此番谈心谈话,辅导员改变说教模式,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角色互换中通过沉浸式思考意识到自身在为人处世方面的不当之处,思考更佳的处理问题方式。

(三)团体辅导,朋辈共促,重建宿舍关系。

在矛盾三方情绪缓和后,召集宿舍其他三人一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安排“你说我画”、“心有千千结”等小游戏,在互动中了解误解是怎么产生的,感悟人际交往的规则,学会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有效互动、思考质疑、澄清确定,解开心结。再次基础上,共同讨论宿舍平时相处存在的问题,从自身找原因,思考造成宿舍关系淡漠的症结所在。通过情景模拟,探讨如何提升互动质量,改善宿舍关系。最后布置守护天使活动,每位成员抓阄抽取一名自己的守护对象,一个月为期,在此期间默默守护帮助对方,一个月后再揭晓并分享。一个月的守护期,宿舍6人彼此付出并感受关爱,将在团辅中总结出的交往法则付诸实践,宿舍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提升。

(四)重点关注,动态追踪,精准帮扶引导。

关注此次事件中配合度不太高、情绪波动比较大或者有抵触的同学,在团体辅导结束后,利用微信、QQ等网络途径,跟相关同学单线联系,进行点对点指导,给与鼓励和关怀,同时,与其家长进行联系,打好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改变。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改善人际沟通交往模式,更好地融入宿舍,融入班集体。

(五)主题班会,以案为鉴,杜绝网络暴力。

开展“青春善言行,杜绝键盘侠”主题班会,以此次事件为出发点,结合“刘学州事件”、“粉发女孩”遭网暴离世等网暴恶性事件,组织学生探讨。倡导学生由心出发,改善态度和言行,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他人;心存善意,体验“同理心”,学会“非暴力沟通”、“合作磋商”,提升人际交往技能。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文明行为教育和法治教育,倡导同学们签订《网络文明行为公约》,规范上网行为,避免网络恶性事件发生。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H宿舍以及其所在班级已于2023年6月毕业,该班级于2023年8月之前已实现就业率100%,其中H宿舍有3名成员参加转本考试,均顺利上岸,继此次事件后班级未发生过集体性负面事件,毕业后与辅导员关系良好,智慧团建转出率100%,其他各项工作配合完成度均较高。鉴于该事件总结经验如下:

(一)加强价值引领,畅通反馈渠道,构建网络文明。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涉身其中的不在少数,造成恶性结果的同时,还触及法律底线。作为辅导员,通过加强价值引领,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开设预防网络暴力和网络犯罪相关讲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共同创造健康清明的网络环境。以案说法,分析探讨,班级共同商量制定文明网络公约,对于不明事理的“键盘侠”,明确惩罚机制,遏制校园网络暴力事件蔓延。同时设立二级学院纪检邮箱、反馈电话等,畅通学生合理投诉、反馈的渠道,将网络舆情事件扼杀在摇篮中。

(二)强化沟通技巧,搭建交流平台,合力共促成长。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不仅影响大学生活幸福度,也是未来职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以“心钥”心理工作站为依托,集合辅导员、心理教师等多方之力,开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多元主题活动,如:“从‘心’出发,你我同行——谈谈人际交往那点事”主题班会、“春暖花开,阳光总在风雨后”团体辅导活动、“为她撑伞”心理情景剧摄制、“相亲相爱一家人”手语操视频评比等,在活动和互动中提升学生反躬自省、人际交往技能,加强朋辈引领,发挥青年示范作用,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同伴榜样,建设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良好班风、校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良言善行成为一束微光,点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三)依托网络媒介,建好多元阵地,辐射教育成效。

自2016年6月起,在学院微信公众号药苑天地开辟“心理窗”专栏,以新媒体为阵地,打造育人途径多样化,每月推送2篇心理科普类文章,持续为学生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如:接纳缺点,转变自我优势;如何停止胡思乱想;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等,引导同学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困境中保持良好心态,更好地与人交往与沟通等,切实为同学提供心理能量与方法指引。截至目前累计推文146篇,其中有关人际交往主题的有36篇。拍摄关于人际沟通、情绪管理、修炼三商等主题的微课,上传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关于待人接物、人际交往的指引。开展《家校沟通的“一二三四”》、《慧教育,共成长》等主题的线上家长会,指引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加强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校、生的有效沟通协作。目前在筹备“家长讲堂”微信公众号专栏的开设,希望能通过给家长推送普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强化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四、加强和改进计划

(一)五育并举,网络引导融合育人。

依托“厚朴”辅导员工作室,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坚持以德立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特色活动,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校,引导学生立大志、有大爱、树大德,从思想上规避网络的不良影响。以知识、文化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赛事,挖掘培育出更多高质量的项目,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网络辨别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等,强健身体素质的同时锤炼坚强意志;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入打造品牌特色项目“心钥”心理工作站,提升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美育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教师专长和学生特长,积极引领广大学生在参加文艺活动的同时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向美向善而行,提升审美情趣及网络素养。以省级劳动教育实践特等奖项目《体验职业劳动技能,弘扬传统中药文化》为依托,进一步丰富劳动育人方式及内涵,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

(二)结合专业,打造品牌点亮特色。

结合学校中医药专业特色,聚焦和服务于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在加强校、地、企共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多地走出去,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从本质上提升人际交往等能力,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契机,以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村民健康素养、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口,传授中医药理论知识、推广中药种植、美化乡村环境。通过自媒体、直播等网络媒体宣传,推动中药文创作品的制作与售卖以及中药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达成中医药文化点燃乡村振兴之火的目的,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通过满足乡村的不同需求,推动乡村产业向多元化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以专业为载体强化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教研相长,笃行致远守正创新。

以科研促发展,以网络思政主题班会、课题、论文、案例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网络思政教育水平和能力。通过相关论文、案例等的发表获奖,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方法经验等总结凝练,注重团队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每月定期的沙龙,包含课程教学、重点案例讨论等,形成在线开放课程、课题申报、案例撰写、学生品牌活动组织等工作经验和成果,加强和校内校外其他辅导员、班主任项目的交流和合作,将建设经验与成果进行分享推广,不断推进网络思政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建设,壮大建设队伍,推动衍生更多网络思政教育的“领路人”和立德树人的“主心骨”。

责任编辑:葛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了化解矛盾,避免网络危机事件发生,从“五力”入手,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进行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