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学院:发挥“智慧校园”优势 打造多彩校园
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基于数智化时代背景、数智化理念和技术性支撑,运用数字助教、助学、助评,积极探索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样态,以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打造铸魂育人新高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闯关” 打通新生报到“最后一公里”
“江西工程学院掌上智慧校园太神奇了,新生入学如‘智慧闯关’,‘刷脸’报到‘1秒入学’,实现了新生及家长零排队,‘智慧迎新’可谓别出心裁……”来自江西省鄱阳县的新生家长于长春感慨地说。
通过掌上智慧校园APP,仅需一两分钟,报到的流程即可完成,不仅解决了排队缴费难的问题,还解决了在报到、入住时重复登记各类信息的烦恼,学生在家就可以把学杂费交好,在家就可以看到自己所住的宿舍信息,还可以看到同寝室的室友姓名、籍贯等。学校彻底改变了以往长长的新生队伍、忙碌的工作人员、拎着大包小包的“家长大军”以及人头攒动的“大场面”。
学校掌上智慧校园系统旨在打造创新、便捷、高校的智慧校园生活。学生的信息、日常行为数据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线上互联互通,相关部门只需登录自己的管理系统,就可完成学生的信息处理,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办公。经测算,学生通过掌上智慧校园缴纳学杂费后,整个报到时间不超过1分钟/人,班主任整理学生花名册等信息时,耗时不超过20秒/人。
近年来,学校在“互联网+智慧教育”投资逐年攀升,如江西工程学院掌上智慧校园是江西省高校首家自主研发并推行使用的APP,掌上智慧校园不仅解决了大学生在线上缴纳学杂费、水电费、网费等问题,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畅游线上图书馆,只需扫码即可轻松借阅图书,或者通过扫码的方式把书籍搬到手机上,进行在线阅读。
云端智能 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
“学校建立的‘互联网+智慧教室’对我们这个专业来说太方便了,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则可通过现场直播全方位观看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完全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智慧教室还可实现实时录播、多屏互动、升降讲台、拼接课桌、电动窗帘等功能。坐在智慧教室里,你可以体验到江工满满的科技感,让你大开眼界......”智慧教室第一批体验的学生王洋在课后有感而发。
学校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新变革,实现新突破。运用数字技术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生态。推进学生更加公平地学、更加个性地学、更加便捷地学,让一根网线贯通南北,一块屏幕连通东西,实现数字时代的“因材施教”,支撑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场景。通过普及智能教学工具,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教师开展协同教学的探索实践。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学情诊断和精准干预,构建“师—机—生”三元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度、过程性、科学化评价。
除此之外,学校大力推进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所有课程均实现线上建课。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2021年启动江西工程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工作,2022年下半年《财务管理》《UG机械产品设计》《单片机技术》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构成》《财务管理》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线上优质课程5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线课堂”优秀微课1门,SPOC课程21门。校级一流课程27门,校级精品课程2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0门,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20门。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02门,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89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44.06%。引入超星尔雅教学平台,利用500余门尔雅网络课程。开设通识任选课373门,其中线下125门,线上248门。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808门,2687门次。通过“互联网+课堂”、“人工智能+教学”的智慧教学,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有机衔接,互为补充,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使教学信息更充分、教学内容更开放,掀起“学习革命”。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助力混合式金课建设。为打造智慧教室,学校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541万元,完善了教学基础设施。新增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改造251个实验室和134间交互式多媒体智慧教室。本科实验经费支出182.89万元,本科实验开出率100%,实验项目数2549,完成率100%,实验室使用学时数约26450。
青春风采 “直播热”让学生的优势最大化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是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体系中的关键课程,与高校网络育人联系紧密。以校报记者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为主体的学生组织是学校网络育人的“主力军”。江西工程学院积极推动学生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性与灵活性,让新闻宣传更有活力、更接地气;同时积极探索校内外媒体平台联动报道,实现多平台融合发展,以更加优秀的新闻作品,展示学校优秀的办学成果,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在学校各大活动会议现场,校报记者团的学生记者们始终坚守在一线,用笔触记录每个细节、用镜头定格美好瞬间,每篇新闻稿件的背后,都饱含着他们的努力与认真,凝聚着他们对工作的热爱,现场奔赴的身影,成为大会的一道独具网络育人特色的风景线。网络信息的高速流转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新闻工作者的挑战巨大。要想运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需要对网络信息有更专业的解读,对网络技术有更熟练地掌握,最重要的还是围绕宣传工作为师生服务的总要求,深入师生、深入一线,挖掘“接地气”的江工故事,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
网红大学生——江西工程学院学生许卫文21天骑行2000公里,跨越3个省份、途经23座城市旅行回家,广受社会关注,充分诠释了学校“勤朴敏信”的校训精神和“自立自强 乐业乐群”的学校精神。据不完全统计,许卫文的抖音作品播放量达3931.5W,点赞量达200W;微信视频号播放量达518.6W,点赞达10W+,点赞推荐达9.1W;哔哩哔哩播放量达213.3W,点赞达31.2W;快手播放量达315W,点赞达18.4W,并冲上热榜;小红书播放量达10W+,点赞量2.5W。他希望通过各大网络平台讲述挖掘到的红色故事,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新颖且具有活力,在网络世界中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播者、捍卫者与实践者。
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平台的促进作用,积极规范新媒体团队管理建设方案,在培养学生记者新闻采写、摄影摄像、新媒体策划、编辑排版等方面基本能力的同时,发挥其在新媒体技术、校园文化动态等方面的优势特长,有效拓展“三全育人”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创造出一批体现江工精神的新闻宣传作品,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江工故事,打造大思政立德树人、网络育人的重要阵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