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四个着力”构筑新医科教育“新高地”
昆明医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抓手,锚定医学教育“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新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在推进“四个着力”举措上下功夫,逐步探索形成一站式集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助力新医科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培养担当健康中国战略使命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一、着力强化一站式集成,打造“一体化”育人新园地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科学统筹、精心谋划、高位推动,构筑社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坚持党委领导,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学校始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统筹协调、高效落实,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党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组织,构建横合纵伸强党建的组织运行体系。成立党工委、社区管理委员会、团工委和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一办五中心”,建立健全“社区-楼栋-党(团)支部-宿舍”四级管理体系,打破学院专业年级限制,网格化、矩阵式设置8个功能型党支部、90个功能型团支部,建立4个“社区党员先进服务站”,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域覆盖”的社区党建新格局。拓展活动载体,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1+X”支部结队共建制度,开展“对话青春 携手育人”“对党说句心里话”等活动。坚持每周一次“交流日”、每月一次“学习日”、每季度一次“榜样日”活动制度,实施“党员亮身份”“头雁引航”“示范表率”“一老一小医患服务”等特色党建品牌项目,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培育156个“党员示范宿舍”、120个“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示范标兵”,从思想引领、文化宣传、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功能。
二、着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一盘棋”育人新格局
学校坚持“学生在哪里,育人工作就到哪里”,充分发挥各层级育人队伍主体作用,建设社区“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凝聚育人合力,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校领导示范引领,书记、校长亲自担任“一站式”学生社区楼(栋)长,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学办主任担任楼长助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领导担任层长,辅导员、班主任担任网格长,构建“楼长-层长-网格长-网格员-宿舍长”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值班制度,领导力量深入社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及时回应学生诉求,解决学生急难愁盼。学工队伍扎根一线,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践行“一线规则”,开展“杏林有约”书记茶话会、“快乐食间”校长午餐会、“镜湖青听”青年座谈会等活动,辅导员全时入驻学生社区,实行“住办一体”全覆盖在学生公寓内,全程保障学生成长成才。班主任、学业导师、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常态化进驻学生社区,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理论讲座、时政论坛、学业辅导、好书共读等活动150余场,推动师生共学共事共乐。突出医学特色,“先行”“朋辈”启迪智慧。邀请校外辅导员、优秀校友、企业高管、心理指导教师、生涯规划专家等入驻学生社区,围绕学术前沿、社会热点、文化传承等开展基础课辅导、竞赛指导、科研训练等活动,助力学生励学成长。汇聚医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医药企业家、医学专业教师“三支专业力量”打造“至真论坛”“昆医青年说”“师生青话会”等特色活动。开展《医学人文情怀的艺术呈现》《情理法视角下的医学生成长之路》等系列医学人文讲座,引导学生主动践行“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崇高誓言。
三、着力实施精细化服务,形成“一公里”育人新生态
学校充分整合资源,营造社区家园氛围,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争创平安校园样板高地。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拓展社区育人空间维度。将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思政、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素质养成贯穿社区育人全过程,推动将党团活动室、导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辅导员工作室、师生交流吧、健身房、易班工作站、读书交流角、社区洗衣房、爱心宿舍、微型消防站、多功能大厅等建在学生身边,保障各种育人资源在社区聚合,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优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学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完善社区“学生中心服务站”建设,推出办理服务事项50余项,累计服务学生20000余人次,把暖心服务送到学生身边,实现足不出舍办理业务的愿景。优化社区“接诉即办”“首问负责制”服务模式,开通“驻楼辅导员”热线、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设立“学生反馈平台”“学工邮箱”,构建“学生反映-集中办理-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构建全域服务的社区育人场域,真正形成“一公里”育人生态圈。打造社区文化名片,培养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依托学生公寓连廊,融入“崇德博学 济世笃行”校训,坚持“一院一品牌,一楼一特色”,打造“榜样力量”“生命健康”“学德崇德”等主题文化走廊,开展“医学人文”浸润教育,实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与医学人文素养有机融合,构建社区文化育人新名片。强化仪式教育,开展“感恩无语良师-李秉权胡素秋教授”主题活动,利用开学季、毕业季诵读医学生誓言,举办昆明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宣讲会,700余名学生无偿献血、参加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培养医学生“敬佑生命、大医精诚”的人文情怀。
四、着力升级信息化支撑,建设“一张网”育人新基地
学校积极推进“数智”社区建设,让资源线上多汇聚,让学生线下少跑腿,打造智慧服务的创新基地。聚合打通信息链路,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线上线下深入融合。制定《“一站式”学生社区网络运行支撑平台建设方案》,整合学工系统、财务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与智慧昆医链接改造升级,创建“学生服务中心、学生数据中心、学生大数据分析中心”3大中心,构建集线上服务办理、学生动态管理、数据智能分析为一体的社区教育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优化网络思政平台,驱动思政教育效能提升。优化搭建信息网络思政平台,大力加强“易班”建设,让青年学生在网络上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实现“云端访学、云端交友”,打造老师愿意去、学生愿意来和获取知识、启智润心的“网红打卡地”。开展“一月易主题”品牌活动,全年学校易班工作站共组织12个主题、20余次活动,推文300余篇,4项作品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再造社区服务流程,实现学生一键“智能画像”。围绕“以生为本”建设数字化分析、智能化陪伴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汇聚学生生活数据、财务数据、成绩数据、图书馆借阅数据、第二课堂数据等信息资源,让数据说话、数据可视,实现学生一键“智能画像”,动态开展学情分析、资助育人和学业帮扶等工作,受益学生累计超过4万余人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