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梨园雅韵”传统京剧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4月19日下午,由辽宁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文学院“君子之行”辅导员工作室承办的“国风雅韵,与君共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梨园雅韵”传统京剧主题讲座于二教A426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大连京剧院老生演员刘小龙主讲,辽宁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迟真,辽宁师范大学学生处张廷娇老师,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孙忠权、党委副书记辛升学,“君子之行”辅导员工作室焦新竹老师、吴换涛老师,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曹丽芳老师,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韩传瑜老师出席讲座。文学院本科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辛升学副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国风雅韵,与君共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的基本概况以及开展计划。同时,他代表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刘小龙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刘小龙的京剧生涯历程。他谈到,本次讲座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与大学生活相融合的一次有力实践,利于提升文院学子的文化自信,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希望各位同学认真聆听刘小龙老师的分享,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
而后,刘小龙老师分别从“生、旦、净、丑”四个戏剧行当的概念及特点进行具体剖析与分享。
刘小龙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京剧的发展沿革以及京剧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特点。而后,关于“生”的戏剧行当,他向大家介绍了“生”“三鼎甲”“四大须生”的基础概念,通过举例相关经典京剧演出具体分析了四大须生声腔、嗓音条件与仪态的不同点;关于“旦”的戏剧行当,刘小龙老师举例相关演出事例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梅尚程荀”的演绎特点,并现场展示了“生”与“旦”的唱腔差异;关于“净”的戏剧行当,他通过与大家分享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等著名戏剧大家的演绎特点探讨“净角”的“千生万旦,一净难求”独特魅力;关于“丑”的戏剧行当,他举例叶盛章、萧长华等名家事例剖析“无丑不成戏”的谚语,强调了“丑角”的重要性。
刘小龙老师不仅耐心细致地向同学们讲解了京剧和表演的内涵,更通过生动的动作展示和道具表演互动体验,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京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引领同学们深入领略了京剧与表演的精髓。
辽宁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迟真总结致辞。他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并对文学院师生文化传承的重大时代使命给予了清晰的阐述。他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文化瑰宝众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格涵养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语音与文字,这与文学院的专业特色相契合,本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更是文学院学科建设的有力推进。他祝愿同学们能够学有所成,不断提升自我文化素养。
讲座的最后,刘小龙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解答大家关于传统京剧的疑惑。曹丽芳老师表示,本次活动使大家近距离与京剧专业人员接触,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于传统京剧的兴趣。她建议同学们真正走进剧场,去感受京剧的魅力,体会人生的升华,在真正的文化实践中提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不但体验了京剧表演的魅力,还增进了对京剧艺术的理解。通过现场学习与观赏京剧的身段、手势和面部表情等,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精妙与复杂性。
至此,本次“国风雅韵,与君共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梨园雅韵”传统京剧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是文学院“国风雅韵,与君共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系列活动的开篇,是文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以及探索学生社区实现场景式、协同式、浸润式育人的有益实践,为文院学子乃至全校学子搭建了专业、优质、丰富、创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平台,提供了更多艺术鉴赏和学习的机会,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形式和内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今后,文学院将持续打造一批师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辽师大的沃土,大家敬请期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