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建+”学生社区育人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发展
一、案例综述
百年古驿展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2022年8月的一天,融安县寻村村和融康社区的村民们欣喜地发现自家光秃秃的墙壁都“穿”上了彩绘新衣。在“乡村振兴”、“美丽寻村”大字和多彩图案的映衬下,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些画作均来自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暑期乡村支教志愿服务队学生们的画笔。
近年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索之路上,始终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乡村振兴,探索“党建+”学生社区育人模式。围绕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通过党员先锋计划、结对帮扶行动、实践服务活动等,使学生社区党建引领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的需要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得到切实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育人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二、案例实施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中明确要求在高校中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使“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日益成为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形式和新载体,成为贯彻“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模式。“一站式”学生社区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在各项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不断推动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走深铺开。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探索中不断创新育人形式,形成了“党建+”学生社区育人模式和经验做法。
(一)加强党建引领,构建“党建+”学生社区育人模式。
学校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统筹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各二级学院特点和宿舍分布,在学生公寓建立了“红商记忆”、“格鲁致真”、“数字工匠”、“红石榴家园”、“现代工匠”5个学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总支5个,独立党支部7个,功能型党支部3个,团总支4个,团支部163个。各中心利用社区空间和学生宿舍楼内走廊,根据社区特点打造思政长廊,设立乡村振兴板块,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政策、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神等内容,让学生进出宿舍随时看到,时刻领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道理和内在逻辑,形成“沉浸式”的思想教育引导平台,帮助学生扣好“振兴乡村第一粒扣子”。同时在每个社区内建设“党建工作室”、“创新创业工作站”,统筹学生社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和就业创业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扶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引导毕业生能够回到家乡、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二)创新产学研一体化,赋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发展
广阔的农村天地,并非只是空间上的广阔,农村的二产、三产还有很多空白,这就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机会,如做电商、经营物流、从事农产品、开发乡村旅游等。学校党委看准机会,实施党组织、党员先锋行动计划,加强发挥大数据、茶产业研究等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23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三江)乡村振兴学院正式揭牌。在首期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中,经管学院“红商记忆”学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围绕农产品直播营销、短视频运营、企业经营等内容,为三江县相关茶叶企业、文旅酒店业、银行业从业人员带来系列专题培训。期间,社区师生团队深入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茶叶企业及电子商务公司等地开展人才培养专题调研和“醉美侗乡 幸福三江”研学,制定后续电商直播人才及网络平台运维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将三江景区导游词编写、乡村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调查、茶园体验式旅游线路设计等成果落地,有效弥补当地行业发展、人才短板之需。
(三)扛起实干一杆旗,共创地方组织振兴发展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带领学校各学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党建结对帮扶行动,协助当地乡村组织建设提上新的台阶。2020年,学校学工“一站式”服务中心驻点老师助力服务地融水县滚贝乡吉羊村获评“全区第二批星级村党组织”。2023年,建筑学院“格鲁致真”学生社区学工党群服务中心师生帮助柳城县申报的古砦仫佬族乡古砦村、大户村2个村落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实现柳城县“国家级传统村落”零的突破。
(四)卯足特色团队一股劲,服务地方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生态文明乡村是生态振兴的保障,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校党委的指导下,学校各社区组织青年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美化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有效帮助村民们提升文化素养,积极倡导文明乡风。信工学院“数字工匠”学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师生组开展无人机测绘技术科技支农服务,航拍滚贝侗族乡各村落地形地貌、鼓楼风雨桥,用数据科学助力当地文化宣传和村落建设。师范学院“红石榴家园”学生社区关爱服务团为当地儿童开设绘画、书法、音乐艺术特训营,爱心医疗服务团为村民传授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艺术服务团结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同唱民族团结歌曲等大型文艺表演引领乡村文化向上向好。
三、案例成效
(一)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助推学子成长成才发展
在党建引领下,各社区青年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实地调研,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生社区党史学习实践团师生们多次寻访融水县三防镇,挖掘红七军长征的红色历史和自然景观,不仅助力当地红色旅游发展,还帮助我校创建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改编校园话剧、推出首个地方党史限选课程、建成红七军转战千里教学长廊,不断丰富红色育人氛围。在帮助发展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学生在专业技能、思想觉悟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通过一堂堂“行走的”大思政课,让“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综合模式实现党建引领——深入实践——感悟提升——成长成才——感恩回报的螺旋式发展,最终回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任务。
(二)赋能农村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在学校党委引领下,学生社区师生通过党员先锋计划、结对帮扶行动、实践服务等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和建设中来,让学生感受乡村、热爱乡村、服务乡村,提高了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意愿,三年来,我校连续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历届毕业生中有近700名学生积极响应号召选择回家乡就业,将个人的发展与家乡的建设相结合,勇担时代重任。结合乡村振兴构建“党建+”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是有效融通农村人才培养的赋能途径。
四、案例启示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需要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大学毕业生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具有新知识、新技能和宽广的视野,符合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农村发展需要。我校通过探索“党建+”学生社区育人模式,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让党员教师发挥才干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第一线,让青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立志成才,是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成效,系统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未来,我校将继续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科技服务为重点,统筹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资源,让更多人才、队伍、资源、服务“下沉”,让党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高高飘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