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立德树人视域下电信诈骗防范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1 17:04:49

立德树人视域下电信诈骗防范路径研究

梁涓湘,

要 互联网已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载体,受骗者以20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居多,给青年成长、社会安稳造成巨大伤害。本文归纳了近5年来高校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从中分析出大学生受骗的四大因素,并基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德育引导和财经素养教育对防范电信诈骗提出四项对策,通过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健康的消费观、牢固的价值观提升青年学生的危机规避力、风险防范力。

关键词 电信诈骗;德育;财经素养

电信诈骗是传统诈骗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结合后异化得出的新型诈骗手法,相较于传统诈骗,电信诈骗更多的则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隐瞒真相、伪造消息来设置骗局,诈骗过程中,双方甚至完全零接触,就能对他人的公私财物进行非法占有。电信诈骗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它的兴起是源于当时个人移动电话及通信业务大量普及,同时,非实名制电信业务也为行骗者实施诈骗酝酿了温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过短短十数年间,互联网已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载体。特别是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各类线上活动频繁,诈骗分子以互联网为重要渠道,趁机扩大用户接触面实施诈骗,致使诈骗风险呈不断攀升。根据公安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7万余起[1],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同比上升5.7%[2]

1.电信诈骗常见类型

最高检、公安部相关部门联合互联网公司自2019年开始发布《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分析近三年来的《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数据发现:电信诈骗的载体以微信、QQ等交友平台为主,钓鱼网址、游戏次之;电信诈骗呈现出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受骗者年轻化趋向明显,20岁及以下人群占据“半壁江山”[3],且多为“杀猪盘”式诈骗和“套路贷”式诈骗,故而提升在校大学生防骗能力应当引起重视。

1.1 电信诈骗常见类型之“套路贷”

“套路贷”的实质是“高利贷”,但其往往披上“民间借贷”的皮囊进行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的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无抵押”“不审核”“低利息”“不查征信”等噱头引诱被害人,下载贷款APP进行小额贷款,或者签订阴阳合同进行贷款,然后以多种借口或手段阻碍还款,以达成被害人违约的“事实”进一步垒高贷款数额,更有甚者会引诱被害人继续使用贷款APP进行贷款,“以贷还贷”。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无抵押房贷”“无抵押车贷”“学生校园贷”等[4]。在催债期间可能会采用非暴力的威胁手段对被害人的日常生活、个人名誉、部分人身自由及财产进行侵犯,后期还可能会以“注销网贷账号”“调整贷款利率”“恢复个人征信”等为由进行二次诈骗。

1.2 电信诈骗常见类型之“杀猪盘”式

“杀猪盘”的实质是“信任骗”,该类诈骗通常利用现代人的“情感惰性”建立情感信任,继而降低被害者的心理防线,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被害者做出决策偏差,达成诈骗目的[5]。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网络赌博”“婚恋社交”“投资理财”等。不法分子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出发,广撒网、精过滤、准定位潜在受害者,或利用婚恋社交平台、或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目标对象个人信息,再以志趣相投、恋爱交友等满足被害者情感需求,利用“登门槛”效应将被害者引入“网络博彩”“虚拟投资”“炒虚拟币”“兼职刷单”等陷阱,更有甚者充分利用被害者的慌乱情绪,构建沉没成本效应、从众效应等影响被害者的认知判断,使被害者重复受骗。

1.3 电信诈骗常见类型之“冒充”式

“冒充”式的实质是“信息差”,该类诈骗通常是通过多种手段掌握了被害者部分个人隐私,或了解到被害者迫切的经济需求、工作压力等,主动扮演被害者并不熟悉的第三方甚至是黑社会,利用VOIP虚拟电话技术,通过好言诱骗、身份震慑、暴力恐吓等方式让被害者形成心理恐惧或者心理信任,引导被害者主动将个人财产转至指定账户实施诈骗。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冒充“电商客服”进行刷单退款、机票退改签等虚假交易,冒充“领导”或“熟悉的陌生人”进行急情借款,冒充“防疫工作人员”虚假销售防疫物资、医院床位,冒充“游戏代练”侵犯虚拟财产及物资,冒充“老师”诈骗补课费、学费、奖助学金,冒充“公检法军警等公职人员”以被害者涉嫌违法违纪为由盗刷银行卡,冒充“黑恶组织”通过电话骚扰、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被害者主动转账等。

1.4 电信诈骗常见类型之“其他”式

电信诈骗类型繁多,令人防不胜防。如直播间诈骗,是直播主利用虚假身份进行剧本演绎,教唆或者引导他人为其消费实施的诈骗,具体有:售卖假货、网恋陷阱(直播打赏)、课程培训(骗取培训费用)、天降大奖(想要领取大奖需先额外支付费用)、粉丝福利(支付费用可加入粉丝群获取“福利照”或其他奖)等;又如“两性”问题诈骗,是不法分子利用社交APP或自制小程序发布特殊服务信息为诱饵实施的诈骗;还有虚假慈善募捐诈骗、红包返利诈骗、刷单返利诈骗等。

2.电信诈骗中大学生受骗因素分析

2021年2月,由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达到21%。而2023年3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51次发布《报告》称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67亿,22岁及以下年龄段网民约占20.2%。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即时通信、网络娱乐及网络交易用户规模最大,占网民整体的85.4%。可见,互联网在改善科技生活的同时也成了电信诈骗处处开花的“温床”,而大学生社会阅历不丰富、网络信息素养差、财经素养意识低、三观仍在塑型期,是电信诈骗分子眼中的“香饽饽”。

2.1.社会阅历不丰富,“冒充”式常有“奇效”

第一,大部分学生成长环境较单一,基本以家庭、学校为主,这就导致个别身份如教师、公检法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他们眼中有较绝对的权威性[6],因而诈骗分子一旦选择冒充为上述身份,并在言语措辞上表现得十分严肃、急切,营造事态紧急的氛围,就容易调动大学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做出错误的风险评估,甚至击溃其风险防范意识。第二,长期处于单一且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不仅会降低大学生的危机规避能力,而且会降低是非辨别能力,加之深埋于国人观念的“好人”心理,导致大学生容易被诈骗分子通过言语诱惑、利益满足等方式衍生出“信任感”,继而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第三,部分大学生法律素养较差,情绪控制能力不高,尽管大学内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设过多次防诈宣讲,但学用结合不深,受骗后极易情绪崩溃,非但不能及时留存有效证据,更有甚者会做出自伤行为;个别同学“以身试骗”,受骗后既拒绝“沉没成本”的付出,又不愿告知家长老师,或请求警方支援,导致错过最佳追溯期,损失难以挽回。

2.2 网络信息素养差,“杀猪盘”式屡试屡验

在众多骗术中,“杀猪盘”式之所以需要较长耗时,是因为在广撒网的同时还要“精过滤、准定位”,这样一个“寻猪”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法分子利用其网络信息素养获取被害者方方面面的信息,信息越是精准、丰富,“猪”养得越好,才更容易实施诈骗,这也是“杀猪盘”式屡试屡验的重要原因。而大学生使用网络频繁,但网络信息素养较之这些经过专门训练的不法分子来说显然不足,他们或许懂得何时需要信息、如何获取表层信息,但不知道如何获取深层信息,如何利用已有信息进行是非判断、真假辨别,更疏于对个人和他人信息的保护。一方面,他们在社交平台发布未经处理的个人分享,极易暴露个人信息如个人位置及追求喜好等,另一方面,他们的密保意识薄弱,设置的单一密码、弱强度密码极易被破解,在不法分子面前暴露更多敏感信息如行踪轨迹及交易信息等。

2.3 财经素养意识低,“套路贷”式屡试不爽

财经素养指的是个体在经济生活中处理财经问题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了财经知识技能、财经思维与财富价值观。财经素养低下、财富价值观偏差极易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大学生出现财经行为盲目、财经态度冷漠的现象。校园内学生基本远离生产劳动,其消费往往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对“以劳动换财富”概念不强,不能体会创造财富过程中的艰辛,也不珍惜财富,部分学生因此出现了不良的财富价值观,幻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或者笃信“低付出高收入”可实现,妄想有意外之财“套路贷”式则利用了这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偏差,一方面,不法分子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病态消费观念,刺激其追求低级的物质享受,引诱其掉入贷款陷阱;另一方面,为已经掉入贷款陷阱的大学生制造征信恐慌、名誉恐慌及还债恐慌,形成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以便引导他们陷入“裸贷”或“以贷还贷”的死循环。

2.4 三观仍在塑型期,“其他”式防不胜防

电信诈骗手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更新,隐蔽性、伪装性、欺骗性和针对性更强,从数据上来看,也更加针对大学生群体。尽管校园内外经常性的开展防诈宣传教育、主题班会等,但学生作为宣传主体仍是以被动接受为主,实效性较低,故而不法分子一换方法、更新手段,就会有新的学生被“捕猎”。电信诈骗受骗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塑型期,极容易被利益调动,他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步路都至关重要,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正确引导,才能逐渐建立起成熟稳定的世界认知和价值观念,才能看破电信诈骗的核心本质,应对其“七十二变”。而不法分子趁着大学生的劳动观、奋斗观、消费观、恋爱观等还未成熟的“空档”,不断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奢靡之风等负面价值对大学生进行侵蚀,使得还未成熟的大学生难以应对其百般花样,最终掉入陷阱。

3.防范电信诈骗的德育引导及对策研究

3.1 加强社会化教育,提升危机规避力

情绪冲动不理智致决策偏差、法律素养参差犯罪辨别力差、利益诱惑下人际关系轻信任、权威身份影响下决策服从化等因素是不法分子对大学生实施诈骗时的突破口,这些问题都是大学生社会阅历不丰富、社会化效果不佳的体现。学生的社会阅历难以在短期内、尤其是在相对平静、单一的生活环境内提升,但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大社会化教育环境是无可取代的[7],因而学生的社会阅历、法律素养可以在良好的社会化教育环境中得到长足、有效的提升,为提升犯罪辨别力、危机规避力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父母、教师及学生三方都要进行良性沟通,父母在家庭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生活引导[7],教师于校园内开展思想引导、心理辅导、法制督导、人际指导,帮助学生与彼此、与社会进行互动交流,为其深入社会进行探索打好基础。

其次,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优势互补。社区是众多家庭的融合,是比学校这个“小社会”更大一层级的“社会”,也是学生逐步完成社会化的关键所在。家长们于社区内可相互探讨、学习有效的教育方式[7],社区也可以为家庭矛盾提供疏导、为教育偏差提供指导,还可提供近距离的、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或实习锻炼,鼓励家庭协助学生逐步进行社会化成长。

最后,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对共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经常性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亦可主板一系列教育活动,邀请学生协助参与,双方共建法制、文化、思政气息浓厚的社区氛围,在实践中善意引导学生自省自观、增长才干,进行隐性教育,逐步完成社会化转变。

3.2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升风险防范力

信息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内容,要求信息化社会的成员能够懂得何时需要信息、如何获取信息、怎么利用信息、判断是非信息和保护个人信息。大学生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成员,在信息化环境和教育体系的熏陶下,可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有效提升其网络信息素养。

第一,高校要修正信息化教育偏差。高校开展的网络信息化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设置相应课程,而应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模式,重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根据个人的不足和不同需求,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8]。除信息化课程的专任教师外,其他专业教师也应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色有意识的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既能针对性的提高信息技能,也能潜移默化的提高信息意识。

第二,引导学生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关键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伦理,使其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能够遵循信息道德,能够合理合法合情合规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重视保护个人和他人的隐私。可以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网络信息化教育辅导员队伍,有针对性的通过线下线上宣讲、网络技能指导、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等内化学生信息素养,引导学生自行意识到信息化素养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开展网络风险评估,研判网贷、网骗、传销等风险,配合全民反诈APP通过多媒体平台不定期向学生发布防诈预警,隐性提升学生的信息伦理。

第三,要组织进行信息化培养实践。学生的信息知识向信息能力转化需要依靠实践去实现。一方面,校内可以组织信息化技能培训,如职业行业前沿信息收集、专业文献检索整理、PPT课程汇报、个人简历制作等,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信息化技术相关竞赛中,如各省市举办的信息素养大赛、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等,通过实践锻炼检验学习成果,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3.3 加强财经素养教育,树立正确财富观

电信诈骗在大学生群体中屡屡成功是因为受害者对不法分子产生了信任,这一信任的产生既有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易受骗的因素在,同样也有财经素养能力低、财富价值观偏差的因素在。财经素养指的是个人通过学习财经知识后可以形成良好的财经意识和财经价值内核,能够科学的认识和运用金钱等资源做出经济决策、参与经济生活、提高个人经济效益的能力。财富价值观不仅指的是个人认可通过劳动赚取财富的观点,也包含个人通过对自己劳动及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行评估、对个人消费阈值做出决策的能力。良好的财经素养能够树立正确的财富价值取向,高校可采取一定措施、多种模式共同推动财经素养教育。

一是与基础课程进行融合,一方面可以在《高等数学》《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法》等课程挖掘财经教育元素如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极限的经济应用、税收制度、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拓宽财经知识广度,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校本化财经课程研究,开创金融类、财经类、经济学类、会计学类选修课,以收入与消费、理财与投资、储蓄与规划、风险与保险、征信违约等内容为讲授重点,延展财经知识深度。

二是与校园活动进行融合,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校园诚信银行、金融知识竞赛、跳蚤市场、公益捐赠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财务规划、定价记账、投资风险、成本控制等金融知识[9],明白财务自由的前提是做好财务规划,财富赚取的过程要付出劳动,超前消费的同时要记账控制,一味追求物欲超前消费存在信用风险等,不断夯实财经素养。

三是与社会实践进行融合,充分利用社区共建、暑期实践、创新创业等将财经素养教育贯穿其中,如协助社区开展“反诈宣传进家庭、财经知识入人心”活动;组织暑期实践进行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或SYB创业培训;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校内争取一个经营位自主经营、努力创收等,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和奋斗观。

3.4 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树立牢固价值观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当前大学生对消费技术掌握成熟,对消费价值观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能深切意识到消费的财富需要靠平等的劳动、艰苦的奋斗换取,所以无论是失足于“套路贷”“杀猪盘”还是“其他”式诈骗,其中折射出的除了财经素养教育的缺失外,还折射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不够全面的问题。财经素养教育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应当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与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提倡的“五维三标”逻辑相契内涵一致。中国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继承了思政教育中中华传统消费观与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价值取向,靠劳动与奋斗获得幸福人生,可以通过巩固学生的劳动观、奋斗观乃至学习观,树立健康消费观和牢固价值观。

一是通过劳动观教育进行巩固。引导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辛苦,能够增进他们对劳动、对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的情感,能够进一步感悟“勤俭节约”,理解财富的来之不易,构建适度消费观,继续倡导勤俭节约[10]

二是通过奋斗观教育进行巩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从积贫积弱到复兴富强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帮助学生在奋斗中克服困阻、感悟幸福,构建理性消费观,保持奋斗拼搏精神。

三是通过学习观教育进行巩固。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大学生要在学习中不断感悟和提升财经素养,学习在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中理性安排物欲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占比,构建发展消费观,提升个人综合素质[10]

4.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是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人,但在当前复杂网络背景下,因社会阅历不足、网络素养低下、财经意识缺失等因素,成为电信诈骗不法分子重点攻击对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威胁巨大,也与实现社会安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产生一定冲突。坚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与财经素养教育双向并举,家庭、学校、社区共建,课程、活动、实践共措,不断强化学生社会化教育,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才能将防范电信诈骗由“预防”“拦堵”“劝阻”变为“感知风险”“精准识别”“自主防骗”,真正做到不惧电信诈骗“七十二变”。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重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调查与研究”(2022ZJY24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涓湘(1992—),女,广西河池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讲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李刚(1988—),男,陕西渭南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与高职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打击电诈这一年:破获案件37万余起 发案数持续下降[EB/OL].(2021-12-31)[2023-05-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630255562848264&wfr=spider&for=pc

[2]中国新闻网:今年前11个月中国破获电诈案件39.1万起 同比上升5.7%[EB/OL].(2022-12-30)[2023-05-12].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924472.shtml

[3]赵雷,陈红敏.电信诈骗中青年受骗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41(03):102-112.DOI:10.16034/j.cnki.10-1318/c.2022.03.016.

[4]唐赫,赵民.“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模式演进及治理路径——基于网络介质影响下的调节效应分析[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38(12):12-17.

[5]向静,刘亚岚.“杀猪盘”电信诈骗犯罪的心理控制机制剖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4):1-10.

[6]赵雷,黄雪梅,陈红敏.电信诈骗中青年受骗者的信任形成及其心理——基于9名90后电信诈骗受骗者的质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0(03):49-54.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0.0037.

责任编辑:梁涓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文归纳了近5年来高校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分析出大学生受骗的四大因素,并基于德育引导和财经素养教育提出四项对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