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盛夏里的坚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14 15:30:52

8月27日,第十四届江苏省高校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一等奖;

8月23日,2024年RoboCom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8月16日,2024年(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

8月6日,2024年江苏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7月27日,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决赛三等奖;

7月13日,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

7月6日,2024年RoboCom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江苏省省赛一、二、三等奖共4项;

……

2024年暑假,刚刚独立建制不到一年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捷报频传,一条条来自各类赛场的好消息既是这大半年工作成效的缩影,也继续激励着物科人的干劲和斗志,让这个史上最热暑假更添几分热情澎湃。

e01e36c1-d2fd-42d8-8b07-49872f9d9af1.jpg

物科院学子利用假期参加比赛

这个假期,曹敏、王孟两位老师带着学生步履不停,一直奔赴在各级各类比赛的征程中。学生创新比赛是物科院成立以来的重点工作,曹敏、王孟作为初次带队的指导老师,上半年花了大量时间,将学生团队从组队一步步培育和打磨。暑假伊始,师生们冒着酷暑高温,不是在不同城市的不同赛场中竞技,就是聚集在37号楼一楼的学生创新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调试、校准和研讨。

因为姜蒜过敏体质,饮食不便,王孟很少出差旅行,但为了学生成长,他仍然坚持带队出发,只是不管在哪个城市,他的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汤泡饭。曹敏在指导比赛之余,还是团队的大家长,每一次出征,车辆、安全、酒店的价格、舒适性以及酒店到达赛场的距离都是他必须考虑的细节。赛后,当大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却默默承担起报销等琐碎的收尾工作。老师们辛勤付出,学生们也以出色的成绩予以回报。获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二等奖的项目负责人张福宇同学说:“学院学生团队首次入围该项赛事,我感到无比激动,这样的比赛不仅让我们活学活用书本知识,更获得了与其他高校学子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在科研道路上又多了一些动力。”

物理(师范)专业认证是学院上半年的头等大事,专家反馈的整改意见必须立刻落实到位。该专业负责人李祥彪老师充分利用放假时间,和成鸣飞、王全、陈翠萍等骨干教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专家现场考察意见马不停蹄地制定整改方案,反复推敲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力求完善。

埋头在繁杂的材料文件中,是光电系主任黄云霞在这个假期的常态。为了迎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式评估,她与孙文旭、史晶晶、唐杰三位年轻老师,将原本排版混乱、细节有误的专业课程大纲整合成600多页的新册。同一时间,光电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稿也在不断讨论、修改中,“马上我们会集中其他专业老师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才能让方案更加科学”。此外,研究生培养与成长也始终是黄云霞心头大事。第21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田家炳”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近在眼前,每周她都要到校帮助学生磨课、拍摄,给予竞赛指导。只有在学生呈现出精彩的课堂表现后,她才能放心地离开深夜的校园。

假期的校园很宁静,但36号楼一楼物科院的科研实验室中总是穿梭着忙碌的身影。袁国秋老师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利用自制仪器针对热转换材料和剪切多层膜展开研究,目前已经初步成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到最后结果都不好说”。光热能发电的科研周期较长,没有特殊情况,袁国秋基本都在学校,看些材料、做点成果,这是他近三十年的工作习惯。青年教师们也以老教师为榜样。在他隔壁的实验室里,任仲杰老师带领本科生、研究生正分别开展振动检测物理实验研究和“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关键技术和激光多普勒测风关键技术”的研究,而唐杰老师则是一边进行着与南京大学液晶与微纳光学课题组合作的“基于偏振纠缠光子态的量子全息成像”研究,一边指导本科生开展以设计“铌酸锂畴结构产生光子态”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科研要从大一抓起,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在科研实践中做出成果、发现乐趣、找到人生目标,从而带动学风建设,通过一届届地传、帮、带,他们才能够成才。”这是袁国秋经常对青年教师说的话。

假期的学工队伍,也很忙碌。除了社会实践、访企拓岗、考研就业、家访慰问等常规工作,回到家乡的学生依然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辅导员们的心上。大二年级的一名同学,已经降级四次,期末考试成绩仍然不够理想。这整个假期,陈炜老师始终保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叮嘱学生按时复习、家长做好监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学生已经没有再次降级的机会了,无论如何开学都要督促她尽可能通过补考”。还有一名学生的妈妈是车间工人,工作非常辛苦,常常深夜发来消息,陈炜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复她的信息,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学生难题。假期中,工作安排时有变化,但陈炜始终耐心细致地逐项完成。

还有,房铁锋、刘大勇、张国仁和卢伟涛等家在外地的四类人才,也都牺牲或缩短了假期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科研,打磨项目、修改文章;

还有,王全老师依然骑着自己的“小电驴,不时穿梭在家校之间,一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讲课竞赛,一边将学生不时发来的考编、比赛喜讯与大家分享;

还有,董小燕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创新竞赛、撰写发明专利申报书,一边忙着完成横向课题和校级自制实验仪器项目的结题工作;

还有,谭志中老师带领研究生从事不同网络模型的计算方法、复杂网络模型的解析式研究;

还有,杨锋老师、李红兵老师整个假期都扑在学院搬迁工作上,制定搬迁方案、规划办公室调整、配合国资做好改造预算、配合后勤进行房屋改造,37号楼的每一层都被他们用脚步丈量过无数遍;

还有……

这个夏天,频发的高温预警没有阻拦物科人的步伐。大家将同样的炙热注入工作,或在家、或在学院,以不同的方式坚守着各自岗位。因为物科人知道,新成立的物科院渴望蓬勃向上,而物科院的未来需要每一个物科人的热情、努力和坚守。


责任编辑:周凯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盛夏里的坚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工作纪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