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光明日报》刊登我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文化”经验做法

发布时间:2024-09-01 12:04:02

阿诗丹顿撒富士达.jpg

图为《光明日报》刊登我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文化”经验做法。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莆田,古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莆田学院作为福建莆田地区一所新办本科院校,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文化,构建了以“大美”莆仙文化、“大爱”妈祖文化、“大义”侨乡文化、“大仁”医学文化、“大师”工匠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地方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有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莆田学院于2021年10月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成为福建省A类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并被确定为博士点培育单位。

以“大美”莆仙文化育人

彰显厚德博学、钟灵毓秀的人文底蕴

莆田学院紫霄校区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莆仙传统建筑中燕尾脊、双坡曲的标志性屋顶元素,并结合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以庄重典雅的“莆仙红”作为主色调,充分彰显莆仙地域特色。紫霄校区还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活化利用,依托黄氏大厝、蔡氏大厝、省三小学通联站旧址、林元培院士旧居打造莆仙文化馆群,成为重要育人场所。

学校积极开展“大美”莆仙文化研究,成立了莆仙文化研究院等5个研究机构,建设莆仙文化数据中心,在图书馆设立“莆仙文献馆”“莆仙古籍特藏书库”。编写《莆仙文化概论》等多种地方特色教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探寻莆仙文化”等通识课。开设“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成立莆仙戏研究中心,形成莆仙文化研究的系列成果,并建设莆仙戏展示体验馆。学校与莆仙戏剧院、莆田市艺校合作,培养服务莆仙戏文化传播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已经培养了5批学员。“莆仙戏”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莆仙戏《潮起莆仙:中国最古老剧种莆仙戏现代推广践行者》获得福建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红旅创意组金奖和国赛铜奖,学院教师参与的莆仙戏《踏伞行》荣获2022年第十七届中国“文华大奖”。

学校举办莆仙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莆仙文化“第二课堂”活动,推出“国学经典诵读”“国学沙龙”“传统礼仪研修”等特色课程。建成莆田二十四景艺术长廊和莆仙籍古今名人(院士)长廊。定期举办“开莆讲堂”,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文化名人、模范人物、优秀校友来校讲学,旨在深入挖掘莆仙文化中钟灵毓秀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文献名邦”精神,让“大美”莆仙文化融入校园,展现活力。

以“大爱”妈祖文化育人

彰显立德行善、志愿奉献的核心价值

莆田学院立足妈祖故里“立德、行善、大爱”的德育资源,以“大爱”妈祖文化育人,推出了“113”特色育人模式,即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这一红线,突出思政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三大阵地,培养学生立德行善、志愿奉献的精神。

2012年,莆田学院成立了妈祖文化研究院。2013年,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成立并挂靠莆田学院,集聚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与妈祖文化研究。学校组建“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设立“课程奖学金”“妈祖文化专项奖学金”,每年遴选50名学生,实行单独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目前已培养妈祖文化本科专门人才250多名。学校出版妈祖文化研究专业期刊《妈祖文化研究》,成为地方特色智库。编写《妈祖文化新论》《妈祖文化研究论丛》等多种地方特色教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体育·妈祖舞功操》体育课。建设妈祖文化艺术博物馆,收集了历代及国内外妈祖文化相关文献2万多册,成为学校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学校获全国台联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省级以上基地15个。

目前,学校已开展妈祖相关课题研究150个,其中有12项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出版专著4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妈祖文化教育概论》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传承创新世界非遗——妈祖文化,打造莆田学院人才培养特色》获得2017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论文《妈祖官祭八音考略》获得2022年福建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团委成立的大爱志愿服务队获团中央表彰。17个二级学院均拥有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共与莆田市各单位建立了128个志愿服务基地。

以“大义”侨乡文化育人

彰显重情感恩、敢闯敢拼的特质品格

多年来,海内外华人华侨中的莆仙乡亲和社会各界人士心系桑梓、兴教助学,推动和见证了莆田学院的每一步发展,也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莆田学院以“大义”侨乡文化育人,培养学生重情感恩、敢闯敢拼的个性。

在莆田学院学园校区,几乎每栋楼都以华侨捐赠者的姓名来命名。如李文正教学楼、李文正学术交流中心、陈金荣教学楼、雄馨图书馆、光琼科学楼、文荣体育馆、林宗金体育馆……也正因此,学校成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爱国、爱乡、爱校”教育,把侨乡文化纳入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引导学生树立重情感恩、敢闯敢拼、团结合作的“大义”情操。学校“关工委”的老同志以侨乡精神为主线,给学生讲述爱国港胞许国雄、许国华、许奇锋一家三代人接力捐资兴学的感人故事,通过文化熏陶,激励学生以爱国华侨的爱国爱乡义举为榜样,立志报效祖国。

学校出版《侨乡文化概论》,纳入课堂教材,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大义’侨乡文化”基础通识公共选修课程,实现“全覆盖”;针对不同专业分类开设“侨乡文化+学科”课程,并开设“侨乡文化民宿”“侨乡文化展馆”“侨乡文化研学”等侨乡文化素质拓展课程,实现“个性化”教学。

以“大仁”医学文化育人

彰显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白衣精神

“大医精诚,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莆田学院医学教育从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培训班至今,已有百年发展史,目前建有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技术学院和附属医院。学校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打造医学特色的生命文化理论,组织编写《百年医学发展史》教材,作为医学生通识教育的载体。组织人员拍摄《百年医学》,引导学生践行“德高医粹”的医学价值观,做知行合一的合格医师。

莆田学院邀请专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为师生作事迹报告,在新生心中播下“大医”的种子,深刻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与担当。在护士节、医师节等时间节点举行授帽传灯仪式、医学生实习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认识和专业使命感,引导他们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以“大师”工匠文化育人

彰显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

学校发挥莆田工艺美术大师资源优势,以“大师”工匠文化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目前,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木雕技艺与文化研究中心”已落户莆田学院,并于2016年成立工艺美术产业学院。2022年,学校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莆田市产业发展,与行业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实施协同教学,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学校从教育教学层面,不断促进产业文化进学校、行业文化进专业、企业文化进课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经过多年锤炼,莆田学院与企业合作推出“1+2+1”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基础教育、2年双导师教学、1年实践锻炼(1学期艺术实践,1学期顶岗实习)。学校将职业精神培养全面融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等环节,探索“大师+”新生代工艺美术师培养模式。2022年,学校在新校区图书馆开设工艺大师作品展览,邀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郑春晖、黄福华等作为讲座教授带徒授课。

近3年,工艺美术学院学生80余人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130余人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郭光磊老师的作品《鲁迅先生》在第七届中国泥塑造像技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作品《中国军魂》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编辑:社区党工委李政东

一审:柯珂(师)

二审:许雷宇(师)

终审:林斌(师)

责任编辑:李政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大爱”妈祖文化育人 彰显立德行善、志愿奉献的核心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