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生“主场”,“寓”见学生未来--疫情期间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就业工作侧记
一.案例概述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乎千家万户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教育部、人社部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件和指导意见。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国办高校相比,面临更多独有困难。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转“危”为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毕业班辅导员的工作必选项。作为一名毕业班辅导员,我始终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在疫情形势严峻的2022年,我守正创新,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学生公寓里,探索公寓就业育人新途径。
在我带的2022届毕业生中,总体就业率93%以上,高质量就业率53%以上,位居本学院第一名,本科考研率位居全校前列。高质量就业学生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军入伍、考研升学、自主创业等几个方面。学生工作环境适应性强,发展前景良好。
二.主要措施
1. 深入“主场”,把就业思政课开到学生公寓里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受经济下行压力大、毕业生人数增多、疫情影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等诸多因素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毕业生就业难,既是客观实际困难,也是思想认识问题。
作为毕业班辅导员的我,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塑造。2022年3月,疫情防控需要,我们辅导员老师需要封闭住校,为方便和毕业生沟通交流,我放弃学校安排的宿舍,选择住进4号公寓毕业生宿舍,和毕业生同吃同住。利用下午和晚上时间,我遍访毕业生宿舍,开展谈心谈话,准确把脉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自我认知不够全面、就业心理脆弱依赖等实际问题,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召开宿舍座谈会等方式,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学生就业理念教育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并注重学生就业择业安全教育。
2. 把综合素养提升作为礼物送给学生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针对毕业班学生整体松散难管的状态,我坚持用严格的要求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在宿舍内务、宿舍卫生、安全管理方面不放松要求,不降低标准。同时,在宿舍走访、谈心谈话、宿舍座谈等工作方式中,我把职业素养、社会交际礼仪、励志故事等环节融入到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中。润物无声。
3. 实施“一人一策”,点亮就业引航灯
学生初次就业步入职场,很多毕业生都存在“毕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就业单位、担心求职失败、缺乏职场人际关系处理常识、对家庭学校有依赖性不想就业。针对毕业生存在的以上实际困难,我利用自身优势,在自己的宿舍开辟毕业生个体咨询通道,利用每个周天下午的时间,在宿舍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针对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进行个性化指导,实施“一人一策”,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职业价值观和家庭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针对学生不熟悉就业环境和就业信息的情况,我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工具对比分析国有企业、私有企业、考公考编、参军入伍等不同就业去向对自己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将小我发展融入大我发展。通过以上各种措施,解决学生的就业困惑,点亮就业引航灯。
4. 强化指导与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2届毕业生恰逢百年不遇之世纪疫情。用人单位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状况不佳,毕业生无法实现线下求职就业。针对疫情带来的就业不利因素,作为辅导员的我,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方面,积极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能,从求职简历的撰写到面试技巧的掌握,从应用文写作到社交礼仪的普及等;另一方面,在校院两级指导下,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畅通就业信息。以校园云招聘为着手点,通过教师推荐、“青鸟计划”、各级政府、各用人单位举行的云招聘等渠道广泛收集招聘信息,然后以微信公众号、QQ等新媒体平台及时传达到毕业生,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引导毕业生积极就业。
三.取得的成效
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疫情防控大环境下,探索构建的“公寓就业育人”教育模式,在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方面已初显成效。
我所带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有59人,总体高质量就业率53%以上,位列本学院所有专业班级第一名,考研升学率位列学院所有班级专业第一名。学生专业对口率和一次性就业率亦位居学院第一名。
考研升学的学生中有1人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1人考入齐鲁工业大学,1人考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3人考入江苏科技大学。
就业的学生中有1人光荣参军入伍,2人成功创业,11人进入国企工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