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六翼 协同育人 打造“全服务”学生社区 特色育人模式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践行“一线规则”,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文化浸润、自我治理、条件保障”一体六翼建设,经过不断探索,扎实实践,努力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党建引领的前沿阵地、“三全育人”的实践园地、智慧服务的创新基地和平安校园的样板高地,打造具有山理工特色的“全服务”学生社区特色育人模式。
二、建设过程和举措
学校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因时而进,深入探究“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营造多元融合、社区互动、激发内生动力的创新场域空间,打造多元共治的“1+1+10”模式的集群式社区建设新路径,即1个“馥岛”综合功能区、1个“大红炉”众创空间、1个学校社区工作驿站和9个学院社区工作驿站。
(一)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工作格局”
学校社区工作驿站集党团活动、学习讨论、座谈交流、信息宣传、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举办“连接心桥·携手筑梦”书记有约、“稷下聚集”——社区热点面对面等活动,开设“稷下影院”,形成全校上下共建、层层带动的党建思政活动矩阵。农工学院社区工作驿站建设山东省首个学生社区党团服务中心,下设7个党团服务站,形成了 “1+N”院级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定期开展“师生对话”活动,推出“活力引擎”阵地建设,为社区学生播放露天电影,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感。电气学院社区工作驿站依托“青电E家”开展“政知E点通”追忆红色印记、学习强国挑战赛,“E起团建吧”团日活动经验分享会、红色剧本杀,寓教于乐,将党团文化教育带进学生社区。
(二)深化管理协同,推进“三全育人”
1、完善机制,构建“1+1+10”模式的集群式社区管理模式。“1”是指建立一个“馥岛”综合功能区,包括大学生事务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大学生学习发展与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生活服务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1”是指拓展一个“大红炉”众创空间,设有综合服务区、休闲交流区、创客制作区、项目路演区,大力实施学生双创“六项计划”。“10”是指1个学校社区工作驿站和9个学院社区工作驿站,建立“学校—学校社区工作驿站—学院社区工作驿站—宿舍”横向管理服务运行工作机制。学校学生工作部统筹协调校内资源和管理力量下沉到学生社区,创设贴近学生的工作平台和活动载体,并结合各学院学生在公寓楼的人员分布,形成以牵头学院为主导、入驻学院协同参与、多种育人资源下沉社区的工作模式。学院社区工作驿站站长1名,由牵头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担任,负责该公寓楼栋文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
2、智慧管理,护航社区学生安全。学校在交通、物光、经济、管理和鲁泰等5个学院试点辅导猫夜间查寝,在21号宿舍楼(建工学院社区工作驿站)试点运行宿舍人脸识别闸机智能管控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化、及时化的网上查寝,为公寓管理“把好脉”。
3、多方共育,构建多彩平安校园。实施学生社区“123436”安全工程,即筹建一个平台,助力安全管理;编制两本手册,落实安全教育;抓住三个时段,强化安全监管;严格四项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强化三支队伍,打牢安全根基;举办六项活动,齐创安全环境,开创学生社区安全教育、管理、服务新局面。
(三)加大队伍进驻,践行“一线规则”
1、领导干部带头。学校出台《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近三年开展“校领导接待日”87场,“职能部门面对面”155场,及时解决师生合理诉求。11位校领导干部、60位部门领导干部、115名深入基层联系学生班级101个、党支部31个、社团27个、宿舍28个,搭建“连心桥”,畅通学生交流渠道。
2、思政课教师进驻。学校制定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举行新生“思政第一课”。开展“社区热点面对面”活动,邀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网红思政教师岳松进驻社区,真正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政教育进课堂、进社区。
3、辅导员入驻。10个社区工作驿站均设辅导员值班室,将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学生熟悉了解程度等工作情况和效果纳入考核评价当中。经济学院社区工作驿站辅导员每天入驻工作室,开展“周四零距离”活动,打造辅导员“微思课”,定期听取学生意见建议。
4、专业教师帮扶。“馥岛”综合功能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诊疗室,心理健康课教师、心理咨询师进驻中心,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每周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邀请专家名师举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体育学院社区工作驿站全面推行“1+4”导师制,即在年级辅导员全面服务、管理下,党员教师协助开展思政教育、班级导师协助开展学业指导辅导、校友导师协助开展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学生朋辈导师协助入学教育及学业规划指导。
(四)重视文化浸润,推进“三线五育”
1、促进学业发展,以智育才。“馥岛”综合功能区的学生学习发展与指导中心每周开展答疑坊、创新创业沙龙等活动,邀请不同专业优秀教师做客,为学生答疑解惑。“大红炉”众创空间年均开展创新创业沙龙10场,举办“名企进校园”校企双创座谈会5期,举办学生创业论坛488期,扎实推动双创进社区。学校社区工作驿站打造学业促进室,举办“名师导学”品牌活动,邀请各学院专业名师进驻社区,为学生授课答疑。开设“青春试炼场”模拟考场,提升学生应试心理素质。生命学院社区工作驿站聚焦朋辈教育,打造“学习之家”,开通各类书籍资料各专业学习、考研书籍及笔记资料借用渠道。材料学院社区工作驿站依托“小料当家”开展学霸大讲堂、材苑读书会,组建学业指导队伍,进驻社区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生涯规划。
2、关注健康身心,以行化人。学校社区工作驿站搭建安全警示教育室,开展“以安全的名义”警示教育活动,建设众“瑜”空间·社区健身坊,选定社区节,实行每月一主题,开展社区节主题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内容。化工学院“化小萌”社区工作驿站开展“紧握团结·力争上游”宿舍拔河比赛、“五四之光,激荡百年——红色咏流传”社区好声音歌唱比赛,打造“心新”社区。
3、提升文化内涵,以美塑形。学校举办宿舍文化节和宿舍安全节,评选表彰文明建设先进学院和文明宿舍;开展“最美楼管阿姨”评选活动,举办“公寓的故事”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公寓社区文化“一院一品”建设项目,自主设计公寓独特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文学院社区工作驿站打造由“45块学院文化展板”+“51张师生寄语地贴”+48个齐文化故事”组成的“稷风齐韵”文化长廊,多功能育人平台“阳光书咖”,文化活动室“墨韵书斋”以及小型图书馆“曦林书屋”。
(五)倡导自我治理,体现“学生参与”
每栋学生公寓建立一个楼宇管理委员会,由楼长、层长和宿舍长组成,遴选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负责人,参照学生干部管理。楼长、层长、宿舍长实行按“学院为主、学校为辅”的双重管理方式,配合辅导员、楼管员做好网格化管理。“大红炉”众创空间组建青创联盟社团,学院社区工作驿站推动学院学生会进驻社区,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实践锻炼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楼宇管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律能力。
(六)强化条件保障,打造“平行社区”
1、推动社区空间建设。学校科学规划物理空间,建设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主题教育、党团活动、学习交流、心理咨询、生涯访谈、文体活动等社区公共空间,提供办公场地、学生活动场地、专职管理人员住宿空间及必要的办公设施。
2、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学校构建“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重点打造“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以模拟画像方式呈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发展状况,推动学生信息的数据标准建设和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3、加强学校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室,完善选聘、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机制,选拔专业人员开展社区管理运营工作,实现各展所长、能力互补、合力凝聚。
三、建设成效和经验
(一)形成了一种思路
通过“1+1+10”集群式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1+1+N”的学生社区建设思路,“N”是指各学院在公寓主楼设立具有学院特色的工作驿站,坚持“一体谋划、一站集成、一网汇聚、一线赋能”,精心打造适应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育人综合体,充分发挥时代新人培育新场域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
(二)取得了一定成效
1、强化党建引领,凝集干事力量。农工学院社区工作驿站推行“1+N”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果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案例,并被《中国青年报》进行专题深入报道。经济学院社区工作驿站实施学生党员设岗定责项目以来,共有360余名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学生的“7号室友”,1200余名学生受益。“7号室友工作室”在全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网进行了宣传展示,并作为典型工作案例呈报教育部思政司。
2、聚焦三全育人,打造实践园地。文学院社区驿站推动“1+N”书香社区发展模式,“1”为“悦读经典”系列品牌活动,“N”为开展活动的“文化长廊”、“阳光书咖”、“墨韵书斋”、“曦林书屋”等文化阵地,活动共收取征文作品270余篇,获奖作品90余篇,名师导读讲座27场,品味经典名著21部,书法作品90余件,参与学生达5000余人次,现已将获奖作品编辑成册,编著第一辑《悦读经典作品选》。
3、创新智慧服务,强化协同育人。学校“馥岛”综合功能区年均举办“校领导接待日”近30期,“职能部门与学生面对面”50余期,解答学生问题300余条。近5年内聘请253位优秀教师、66位外教、258名优秀学生担任主讲嘉宾,举办答疑坊、英语角、创新创业沙龙等645场,参加活动的人数4.5万人次。事务大厅年均开放323天、2492个小时,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年均开放281天、2248个小时。
4、倡导自管自治,共建平安校园。生命学院社区工作驿站推进学生社区化管理与自我经营模式,搭建“自助+互助”平台,宿舍卫生成绩排名和优秀达标率排名均列全校前列,无夜不归宿和私自使用违章电器现象,学生支部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获山东省高校基层党建重点建设项目。学校被评为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省验收,连续多年获评“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
(三)打造了一体社区
学校围绕“一个场域、两个结合、三个导向、五大功能”,即建设一个时代新人的培育新场域,注重线上线下、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坚持政治导向、价值引领、实践探索,突出社区党建引领育人功能、双创领航育人功能、学业促进育人功能、安全警示育人功能、文化浸润育人功,加大四支力量、五支队伍下沉社区,践行“一线规则”,倡导学生自我治理,不断推动社区空间建设,一体化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安全云体系和学生成长数据平台建设,真正打造一体六翼、协同育人“全服务”学生社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