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舞小红”红色文化宣讲团第十四讲来啦!

来源:山东艺术学院学生处 发布时间:2022-05-30 16:11:00
图片
红色文化我来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上红色热土,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反复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总书记还多次走进高校、深入青年,嘱咐当代青年大学生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图片

 山东艺术学院 “舞动的红”红色文化教育研修工作室注重发挥红色资源这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功能,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在学生中成立“舞小红”红色文化宣讲团,采用固定时间和经常性宣讲相结合的原则,以专题式、讲座式、服务式、表演式、真情讲述等多形式进课堂、进学校、进社区等地开展线下宣讲和“线上微宣讲”、“ 线上微党课”活动,通过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 “面对面、心连心、键对键”的交流,把红色文化讲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有效推动红色精神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入脑入心”,使党史教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本次宣讲活动是由舞蹈学院2020级舞蹈表演班的学生朱珊仪来进行讲述。

 舞剧《刘胡兰》根据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刘胡兰同志的英雄事迹改编创作。整场演出以舞蹈艺术为载体,该舞剧是一部向信仰致敬的艺术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理想、使命。

 寒凝雪炼绽红梅。该剧集中书写了刘胡兰在战斗中成长的革命故事,塑造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英烈形象,生动再现了以刘胡兰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为党、为人民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气节和民族精神,是一部讴歌英雄、礼赞人民的红色舞剧,是舞台上的一堂鲜活党课,唱响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以艺术的方式唱响时代主旋律。山西这片土地,是英雄的土地,是红色的土地。穿越时空,我们与历史对话,薪火相传,我们向英雄致敬。在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热土上,波澜壮阔的山西抗战培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便是众多革命先烈的缩影,讲好红色故事,激发红色基因,该剧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中寻找力量,从滚烫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继承革命精神,延续红色情怀,用心、用情为大众献上了一部讴歌英雄、书写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片赤子心,相许报家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年轻的刘胡兰,或许还有年少的懵懂,有少女的青涩,但她对共产党员身份的信仰是无比坚定、清晰的,这种信仰的力量如电如火,融入到她热血澎湃的革命历程中。

 舞剧在紧张的斗争场景中张弛有度,母亲给刘胡兰缝制红色新衣,温情美好。母亲用手在刘胡兰身上量试,上上下下、长长短短、针儿线儿,把对孩子的爱都缝进密密的针脚里,她站在凳子上,围绕着母亲,与母亲嬉闹,音乐舒缓温情,舞蹈语汇生活化、浪漫化,《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民歌镶嵌其中,场面温馨欢娱,无不凸显出一位花季少女的美好青春。风雨中成长,烈火中淬炼,可有谁曾想,当年15岁的她,还正是一个孩子啊。这一幕与后面刘胡兰被奸人出卖、迫害致死形成强烈对比,家中与刑场,刘胡兰同样是一袭红衣,一面美好、一面血腥、一面热烈、一面悲愤!心痛、愤恨,在此处已埋下伏笔。

“刘胡兰”一个闪光的名字,她是如火的青春,她是如炬的信仰。15岁凛然就义的她,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风雨过,百年有灯火。战火远去,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刘胡兰的身影虽定格历史,但她留给后人的精神,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英雄已去,精神永存。英烈故事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英烈故事也是最好的价值榜样。红色舞剧《刘胡兰》以丰厚的根基、富有质感的历史肌理、开掘当代视角,以生动的笔触,精妙的舞蹈语汇,真挚的情感,为观众讲好故事的同时,带来了精神上的洗礼。

 通过朱珊仪同学生动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15岁牺牲的刘胡兰,就已有明确的信仰追求,这正是青年人的榜样。我们应从中汲取昂扬奋斗的力量,不断激活青春动能,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相连,这就是红色舞剧《刘胡兰》又一价值体现。


图片
宣讲人简介

 朱珊仪,共青团员,舞蹈学院2020级舞蹈表演专业本科生,现任舞蹈学院文体部部长、20级舞蹈表演班班长。入校至今,她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次,获“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1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3次。

图片

图片


责任编辑:王雯 沙如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上红色热土,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