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博士生江雪的科研之路

发布时间:2024-05-13 12:54:10

2023年7月,国际学术期刊History of Science在线发表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江雪与其导师石涛教授共同合作的文章“The borderline of science: Western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Chinese insect white wax from the seventeenth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科学的“疆界”:17-19世纪西方对中国虫白蜡的探查与研究)。该文利用7个国家50位学者撰写的56篇外文史料,梳理17-19世纪西方引进中国昆虫白蜡的过程,廓清探查活动的内在动因,提出“逆殖物主义”的概念。

此文系石涛教授主持的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7-19世纪中叶中国的收入分配与市场”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文章中指出的倚仗现代科学技术窃取非西方国家物种的行为,相较殖民主义的武装占领、海外移民,资本输出是逆向的,与海盗式掠夺、奴隶买卖相比是“温和”的,是隐性的。作者认为打破“科学疆界”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更为可怕,一方面它从根本上破坏世界各国由自然环境形成的资源禀赋格局,动摇那些被迫纳入到世界市场的国家赖以维系的经济基础,是18-19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内在动因。另一方面,对西方人的观念产生影响,逐渐形成只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能够将自然赋予世界各地物种的用途发挥到极致,因此西方人占有这些物种是“理所应当”的观念,是“西方中心论”的世界经济逻辑。其与殖民掠夺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罪”。该研究成果是基于世界视角俯瞰中国问题的一个新突破,也是理论经济研究的又一重大进展。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生江雪,本硕博连读,曾自主主持1项省级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5项。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微信图片_20240512235729.png

万物新始,一切尚未命名。对经济学的“好奇”,让江雪走上科研之路。“在本科阶段,我接触到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逐渐被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所吸引。”这也激发了她对经济学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理解的欲望。在读研选专业方向时,完全“开盲盒”般的新鲜感,使得江雪决定追求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硕博转换阶段,她并没有犹豫,“来都来了,就像爬山非要坚持到最佳打卡点一样,要研究尽兴”。跋山涉水许多年,她却时常尝到鲜。“每每看到新的史料、书籍或者观点时,都会让我眼前一亮。”乐在其中的同时,江雪意识到研究能够为解决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提供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也让她从心底里想进一步深化自身的知识和科研能力。

埋首于书案,世界就在指尖。“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阅读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对江雪而言,“不断阅读”拓展了她看待事物本质的视角,给了她很多新思路与借鉴。通过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方法,她建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作为经济史方向的学生,我会研读《中国经济史》教材、《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等经典书籍以及索洛《经济学与经济史》、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等著名或者最新学术论文,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并灵活应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学生成为优秀人才的奠基石,也是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能遇一良师益友,如点亮心灵的星辰。江雪感恩诸位老师的倾囊相授,使得发表的这篇论文不仅融合了经济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还涵盖了物理学、化学、昆虫学、植物学等多个自然科学领域。当被问及关于多学科基础理论的获取途径和学习方法时,江雪说道:“我通常会先查阅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对于难理解的化学知识,则是请教专业领域的学者。每当我提到研究时遇到不懂的地方时,石老师总是亲力亲为地帮我咨询相应领域的专业老师帮助解答。”对此,她满怀感恩之心,“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无私指导,使得文章更加严谨”。

致知力行,着眼大局

微信图片_20240512235611.jpg

浩渺行无极,科研上理论与实践常常交杂相融、难以平衡,江雪对这点也深有感触:有时候理论可能过于抽象,难以与实际案例或实践经验联系起来;而有时实践可能又过于具体,容易缺乏理论的支持和解释。在编写论文时,她时常困惑于选取虫白蜡这一居于中国西南一隅的土产案例是否能支撑起文章提出的“逆殖物主义”这一宏观概念。当江雪提出疑惑后,石涛教授耐心为她疏解思绪,强调“要学会‘反向思维’,即仅仅是贸易量并不算庞大的商品,但当时西方人不惜代价,深入实地探查,这一冒险行为恰恰反映出其对别国资源的觊觎之心,更能体现该概念的含义”。所以,对这两者进行融合需要仔细思考和处理,如此才能确保论文的内容既具备理论的深度,又能与实践案例和经验相结合。

深挖史料,研究要有大局意识。“命定的局限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石涛教授常常教导学生不应拘泥于眼前的微观研究,鼓励他们跳出狭隘的理论,站在全球史的宏观视角,提出中国问题。回眸过往云烟,江雪在论文准备阶段里,也切身体会到大局观思维的重要性,并在其导师的帮助下,基于此进行尝试,从世界视角看待西方人对中国虫白蜡的探查活动,提出“逆殖物主义”的概念,讨论这种行为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造成的影响。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在不懈地砥砺耕耘下,他们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放开“思维缰绳”,打破思维定式,以更宽广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新生事物,以更进取的精神培育新生事物。展望未来,仍需继续跋山涉水,而历经风雨后的自己,将构筑着精神的高地,留存着理想的底色。

努力融合基础理论与实践运用,用大局观思维考量中国。“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学院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第二阶段将课程与研究融合。在此阶段里,学生参与到研究项目中,与导师和研究团队合作,深入探索经济领域的具体问题。通过参与问题的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报告撰写等环节,逐步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研究环境中锻炼科研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师泽如山,微以致远

微信图片_20240512235615.jpg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导师的专业素养、责任心和榜样作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学术发展,在科研道路上,石涛教授是江雪的引路人。“石老师在研究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无私指导,是我的学术灯塔。”江雪这样说道。尤其在选题阶段,老师让困于迷雾中的她茅塞顿开。石涛教授根据江雪的研究兴趣和本科背景,建议她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中西交流问题,最终敲定研究西南地区的虫白蜡贸易。虫白蜡作为当地百姓财富的象征,远销国外,大批外人为之前往中国内陆地区调查,留下许多外文史料,但鲜有学者研究。石涛教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研究空白,建议学生先从史料入手,由此提出创新性的观点。除此之外,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石涛教授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专业的指导,帮助江雪克服困难和挑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师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更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研究视野,他给了江雪充分的指导和支持,来培养提高江雪的科研能力。“老师润物无声,是我学习的榜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无论是治学还是教人,石涛教授都认真负责。导师的指导与关怀,造诣与经验,都让江雪深深钦佩景仰,让她在科研道路上充满信心,勇往直前。

导师还鼓励江雪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认真听取别的学者分享的内容以及对自己文章提供的建议。他认为,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例如,彭凯翔教授的讲座就让江雪受益匪浅。彭教授的研究史料翔实,对史料的挖掘、整理、解读都非常深入。他借助经济学的方法验证、辨别传世文献的记载,并对文献记载中的混乱、矛盾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提出创新观点。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兼具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思路,都值得学生学习。尤其在经济史领域整体上两门交叉学科“分庭抗礼”乃至相互排斥的常态下,这种研究实践更值得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去了解与深思。

在学术道路上,导师以自己的榜样力量,引领学生前行。他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导师的使命和责任。正如古人所言:“师泽如山,微以致远。”石涛教授便是这样一座坚实的高山,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动力,助力他们攀登科研高峰。

微信图片_20240512235618.jpg

苍穹不负少年意,岁月不枉赶路人。求学问道,十年如一日,是多少个日夜的埋头苦读,有寂无声。这次独立研究,对于江雪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的探索,更是她对未来的期许和承诺。“我有信心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设计和执行,从容地面对研究项目,或许这次研究经历也将是争取职业发展机会的一个有力优势。”弦歌不辍,芳华待灼,伴着恩师的指导,愿其在时光中沉淀,厚积而薄发,履践致远,行远自迩,静待花开一日。

责任编辑:王依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博士生江雪的科研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