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霍州窑——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考古新收获》讲座纪要
2024年4月11日19点,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主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系列讲座第一讲在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报告厅举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刘岩,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走近霍州窑——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考古新收获》的精彩讲座。
山西陈村霍州窑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陈村,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重要瓷窑址之一。
2022年至202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霍州市文物部门联合对陈村瓷窑址开展了首次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清理揭露出金、元、明时期的制瓷遗迹,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出土的遗物以细白瓷为主,器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此次发掘较为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霍州窑的瓷业历史和生产面貌,揭示了霍州窑从北宋末期到清代初年的烧造历史脉络,也进一步印证了霍州作为为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细白瓷生产的最后一个高峰的历史地位。
2024年3月,霍州窑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讲座伊始,刘老师对霍州窑的考古新发现及发掘工作过程做出了简要概括。对霍州窑这样的古今重叠型窑址,在实践过程中借用了“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的发掘理念。本次共发掘地点8处,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揭露出金元明时期窑炉9座、作坊、灰坑等多处窑业遗迹若干,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
随后,刘老师根据时间顺序,对霍州窑不同朝代烧造的产品面貌以及烧造工艺特征进行了多层次详细讲解。明确了各时期窑址的保存状况、分布范围和窑业遗存分布规律,厘清了霍州窑金、元、明和清时期的产品面貌和技术特点。金代时期,霍州窑以细白瓷为主流产品,以“擦涩圈”叠烧为主要装烧技术,细凸线纹印花为显著装饰特征。元代霍州窑发展达到了高峰,产品流布广泛,是北方唯一烧造供应细白瓷的窑厂。其中,五粒泥浆粘钉间隔支烧技术,为中国古代瓷器内底接触式支烧技术中支钉痕迹最小的方法,体现了霍州窑生产的先进性与精密性。明代生产的白地褐花日用白瓷、性质明确的祭器和藩王高档用瓷等三类产品,呈现出多层次、多面貌的特点。
之后,刘老师对本次霍州窑考古发掘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作为金元时期的重要手工业基地,霍州窑的繁荣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对其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和销售范围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市场体系。通过对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魅力,从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霍州窑填补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缺环,也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伟大进程。
讲座最后,刘老师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热切的交流与互动,他耐心地一一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