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壁画文物保护》课程考察实践

发布时间:2024-09-13 19:33:01

2024年3月31日,同学们在王岩松老师和王小娟副院长的带领下,进行了本学期的《壁画文物保护》课程考察实践。师生一行乘车前往太原市晋源区,考察了晋祠博物馆和明秀寺。最是一年春好处,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与古老的艺术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晋祠博物馆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是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的祠堂,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关帝庙中的连环画式清代壁画、水母楼中的墨龙、奉圣寺中的三世佛图等殿堂壁画,横跨元、明、清及现代等多个时期,时代特征清晰,为我们认识不同时代的壁画提供了实物依据。

1.jpg

2.jpg

3.jpg

“深山藏古寺,云里梵音深”,明秀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坐西朝东,始建于汉朝,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毁于兵火,后又重建。形式庄重,布局严谨。现存院落两进,占地1144平方米,主殿现存彩塑十三尊,壁画80余平方米,是整座明秀寺的精华所在。迈入大殿,便看见金妆三世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色彩艳丽,气势恢宏,可谓精美绝伦。两侧为弟子伽叶、阿难、胁侍菩萨及力士塑像,南山墙彩绘千佛图,前墙两侧各绘千手观音画像,彼此凝望,刹那之间穿梭时空。

4.jpg

根据本课程壁画文物保护的要求,我们重点考察了明秀寺大雄宝殿壁画。仔细观摩了东壁的两铺千手观音图,两图图像对称,似乎为依据同一幅粉本所做。历经岁月,我们可以观察到裂缝,泥渍,水渍,颜料层脱落等课件中以图片形式出现的病害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些珍贵的遗存是研究揭示古代壁画材料与技艺的重要历史实物,为今后的保护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思路。‍我们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思考:“病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们?”

由于壁画材料和保存环境的限制,壁画的消失是无法避免的,但每一幅壁画的消失,都是一段历史和记忆的消失。当我们沉浸于壁画的视觉震撼,感受古人的敬畏和信仰时,也促使我们深思,如何更好地让壁画尽可能地延年益寿,留住千年芳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保工作也在与时俱进,无论是壁画数字化工作的持续进行,环境检测体系的技术升级,还是保护思路与标准的革新修订,都让壁画保护工作充满挑战而又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的不断发展,让我们乐观而坚定地相信,壁画一定可以安全而完整地保存下去,向后人展现它的风采。

“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文保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作为未来的从业者,我们更应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承担时代责任,把我们的瑰宝更长久地保存下去。


责任编辑:张馨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同学们在王岩松老师和王小娟副院长的带领下,进行了本学期的《壁画文物保护》课程考察实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