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职师大构建社会实践新体系 打造实践育人新课堂
本网讯【通讯员 任萌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3年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扎实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近日,学校获评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组织有力:强化组织动员,做好周密部署和服务保障
学校广泛动员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形成“立项评审——出征动员——跟进指导——成果验收”工作机制。一是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会同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处和各学院,评审立项确定37个校级项目,部署推进暑期社会实践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扬帆计划”实习实践、挑战杯红色专项比赛等协同推进,共计1万余名学生在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新疆等多个省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召开出征动员会,分管校领导对实践团队提出工作要求,校、院团委为每个社会实践团队配备至少一名干部教师随队指导,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支持经费,为所有参与实践的师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并及时发布工作要求和安全提示,严守安全底线,做好管理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突出学校特点,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打造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标杆愿景目标,各实践团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实践全过程,注重传承和弘扬职业教育精神,开展“工匠精神渊源与传承”“大国小匠职业生涯规划”“人工智能与未来”“云科普 云参观”等特色活动。
源头有水: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校地共建”基地育苗作用
学校以“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将大学生服务基层、提升社会化能力与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联动起来,为培育优质队伍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主动赴河西团区委、津南团区委调研学习,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加强校地联动,为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组织各学院团委与河西区梅江街、友谊路街,津南区双港镇、双林街等建立校地共建实践基地共计43个,根据需求情况和供给能力形成共建项目清单,组织400余个团支部、3000余名学生投身社区实践。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提升综合能力,拓宽视野思路,为社会实践培育资源和人员力量。三是精心组织,将“挑战杯”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设立挑战杯工作专班,通过组织大赛宣讲和专题培训,积极选拔、培育优秀队伍参与市赛。最终红色专项项目报名348项,经层层选拔推报天津市135项,获评国家级奖项1项、市级奖项25项,实现了质量、数量双突破。
成果有声:讲好实践故事,提升实践品牌宣传力和影响力
学校始终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做好宣传报道,讲好实践故事。一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实践过程进行宣传展播,2023年学校实践团队获得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天津市学生联合会、大学生联盟网等国家级、省部级媒体宣传报道20余次,学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发布“社会实践 三下乡”专栏信息47篇,全方位跟踪报道各实践团队活动情况,提升实践成果辐射面和影响力。二是形成社会实践品牌活动。学校多支实践团队赓续品牌传承,将实践项目连续多年常态化深耕推进和发展。其中,“春晖”实践团传承12年公益支教精神,前往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为花庄学校等489名乡村学生带来了21天900课时的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建设“大国小匠梦”工厂,挂牌学校资助育人实践基地,与虞城县签订常态化支教协议;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坚持开展社区课后教学服务,获批西青区志愿服务创意大赛资助项目等多项荣誉。三是精心组织成果验收。学校组织校级团队和突出个人通过书面材料、视频、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分享典型案例、创新做法、心得体会和感人事迹,持续提炼实践成果、沉淀实践收获,并组织2023级新生团支部、团员现场观摩,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效,为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打造优秀团支部起到积极作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充分用好共青团组织化的优势,鼓励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在观察中思考,走在前沿、感受时代脉搏,深入基层,倾听人民呼声,讲好青年扎根基层一线的社会实践“大思政课”,打造实践育人新课堂。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