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项目 建设情况
一、项目建设理念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提出“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的重要体制创新。塔里木大学将学生宿舍做为学生生活社区,探索将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将社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二、项目领导机构
学校建立分校区、分楼栋、分楼层的组织分工和责任落实体系,成立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塔里木大学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担任组长、学工部和研工部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楼长,设置宿委会、每间宿舍设置宿舍长,同时在楼内设置各项服务站点。
三、项目建设情况及服务内容
我校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建设项目旨在推动校院领导力量、党建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有序下沉学生社区,向学生社区赋予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专业咨询、创新创业、生活服务功能,为学生提供精细化、高效化、专业化成长服务。项目建设情况主要分为以下6个建设模块。
(一)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1.构筑网格化党建管理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头雁效应”,目前我校已在东区8号、10号学生公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修基地”通过党日、团日活动,为学生提供除周三学习时、周日晚点名等集中学习以外的自主学习时间提供平台支持,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实施“胡杨先锋工程”,开展社区“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
2.结合“三进两联一交友”长效机制,落实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制度。目前学校现有32栋学生公寓,均配有专职辅导员入住,同时,配备党团活动室29间,学生自律办公室24间,辅导员工作室19间,同时利用好已建立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教育基地,开展多项有特色、有特长、重专业的校园文化项目。同时建立社区党员工作联系点、学生党员服务站,深入开展社区学习活动。
3.建立“青苗”计划,由各院系选派高年级本科生党支部、团支部或研究生党支部与低年级或新生等共进结对机制,从新生大学习惯养成、低年级目标确立等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点对点帮扶工作。
4.建成“胡杨精神”“兵团精神”“老兵精神”等主题党员之家,联动“小胡杨”辅导员工作室、“胡杨导航”教育引领工作室共同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邀请思政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进社区,举办主题教育活动,以案例式、情境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强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效果。
(二)管理协同:建设数据协同的信息平台
1.通过现有易班、钉钉、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搭建思政讲堂、心理咨询、学业指导、生涯规划、朋辈引航等线上服务模块,邀请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创业指导师、思政课教师、高年级学长等提供心理咨询、学业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项目。
2.逐步推进新媒体网络平台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建立辅导员之家,以资源整合、优化管理、提升服务为导向,整合思政、学工、教务、后勤等信息数据,实现多项学生业务线上办理、过程留痕,建立富有学校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网上社区。
3.持续做好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融入学生管理、生活、服务应用,接入不同维度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量化学生在规律性、努力程度、学习技能、经济状况、社交关系等多维度特性,揭示社区学生成长轨迹,设置学生画像系统,对学生学业成绩、就业倾向、心理状况等进行预测。
(三)队伍进驻:积极打造专业化全员育人队伍
1.做到导师入住宿舍工作制,学院各级领导、专业老师、学生工作者进宿舍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尤其是在开学季、毕业季、重大节日期间,深入学生心,联动师生情,了解学生实际所需,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2.实现辅导员工作进宿舍,建立社区辅导员工作室,在宿舍内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资助、心理、就业等服务工作,完善社区辅导员安全巡防、寝室走访、谈心谈话等师生交流制度。
3.夯实社区辅导员、后勤服务、宿舍管理等育人队伍的学习培训力度,开展多项专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
4.多次引进卓越教育资源,引进“学业导航队伍”“创业就业指导队伍”、聘请名师、教授、资历较深的专业教师担任“解忧”导师,承担学业导师、就业导师职责,实施党员“学长制”,聘请优秀学长“一对一”答疑指导。
(四)服务下沉:不断夯实以生为本的服务供给
1.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建立线上“学业加油站”,线下开设“朋辈互助”计划,在英语四六级、考研辅导方面,开展“大咖面对面”满足学生需求。
2.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学校行政服务办事大厅业务流程为基础,推进组织、教务、学工、团委、后勤等驻区办公,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3.完善社区软硬设施“十个一”项目建设,分别为:辅导员工作室、谈心谈话室、职业发展规划室、自习室、党员活动室、名师工作室、读物阅览室、自助服务室、事物预约系统、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五)文化浸润:深入营造育人导向的社区文化
1.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包括签订学生文明公约、主题征文比赛、文明宿舍评比、社区趣味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营造环境整洁、安全文明、和谐融洽的社区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拓展素质的舞台。
2.多渠道开展网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培育学生社区网络文化工作室,以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为活动抓手,组建微党课、微团歌宣讲团、学习团队,加强大学生讲思政课微视频项目推广,产出以胡杨精神育人为特色的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产品。
3.用好榜样力量,优秀引领人才,根据学生社区特点和学院专业特色,布局“让墙面说话”主题文化长廊、宣传橱窗、数字画框等传播阵地,设立优秀人物展、文化墙等形式,宣传“优秀学生”“优秀党员”“民族团结宿舍”等榜样人物、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文化品位和育人环境。
(六)自我治理:发挥社区学生主体作用
1.成立社区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致力于维护学生社区安全、纪律的监督者和倡导者,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社区文化、环境卫生方面积极工作。
2.开展社区评优创先活动,发挥先进模范在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开展社区优秀楼长、育人先进个人、社区优秀导师、优秀宿舍长评选活动,评选党员宿舍、民族团结宿舍、优良学风宿舍、卫生红旗宿舍等,开展表彰、宣传先进活动,提高师生在学生社区管理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引入学生组织进驻服务站,学生会、各类社团、新媒体中心、职业生涯规划基地、学业指导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等学生组织进驻社区,增强学生自我服务本领,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