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2-07-02 21:36:32

2018年,皖西学院入选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三年来,学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根据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实施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定了《皖西学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共皖西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程的实施意见》《中共皖西学院委员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建设实施方案》,“依托一项工程,落实三项培训,规范分级管理,搭建三大载体,创新课堂模式”,多措并举地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开创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新格局,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机制体制,优化设计红色文化育人“一六八”工程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学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和学院组织实施、党政齐抓共管、全校各单位积极参加的工作格局。其中,校级层面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成员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导,定期研究部署试点建设工作。各二级单位层面,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师生员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要定期开展师生思想状况调查,定期召开全校性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和党建工作研讨会,全面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和任务,明确工作要求。

二是优化工作路径。根据职责分工,学校将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积极优化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工程建设任务和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为保证十大育人工程质量内涵的全面提升,学校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始终贯穿于学校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

为保证“三全育人”工作取得成效,首先得保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形成特色。为此,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皖西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大力开展皖西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厚植学校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学科基础、人才基础和文化基础,启动了红色文化育人“一六八”工程。即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绿色振兴,聚力三全育人”一个目标;促进“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融入教材、融入平台、融入作品、融入校园、融入活动”六个融入;建设“一批精品课程、一批校本教材、一个省级平台、一个红色展厅、一片红色园地、一套红色文化标识系统、一部红色舞台剧、一系列红色实践活动”八个载体。

二、坚持敦品励学,利用线上线下培训坚定辅导员理想信念

一是健全集中培训。建立健全以“集中培训+网络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学生事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2+4”辅导员培训体系,实现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其中集中培训为期8天,前5天以大别山红色文化宣讲和红色基地参观为主导;后3天辅导员围绕培训心得,依次上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和主题交流。学校每年将辅导员培训成果汇编成册,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红色辅助教材。2020年,学校辅导员培训实现线上线下两个全覆盖。

二是强化专题培训。考虑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非常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2020年组织辅导员参加各项培训400余人次,实现全体专职辅导员心理培训全覆盖,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培训平均时数超过40学时,22名教师获得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颁发的《心理危机干预实操》证书;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百佳心理委员”1名、“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提名奖”2名;心理剧本《蔷薇花开》获第三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本大赛优秀剧本奖。2019年选送剧目《友谊地久天长》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是坚持特色培训。学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辅导员之家系列活动,重点围绕主题班会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专题讨论辅导员素质能力的基础提升、网文写作、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理论宣讲等特色活动。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8日专题报道《安徽六安: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中指出:皖西学院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作为扩大红色基因传承队伍的重要抓手,把红色革命教育融入辅导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在皖西学院连续5年开展的校级辅导员科研专题立项申报工作中,批准的红色课题就有40余项。如今,红色课题研究成为年轻教师眼里的“香饽饽”。

三、坚持规范管理,利用智慧思政平台推进辅导员尽责担当

一是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学校制订《皖西学院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机制;结合季节特征和学生活动规律,健全“一月一主题”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内容,督促二级学院在重要节点、敏感时段开展主题教育和专项检查;落实《皖西学院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办法》和辅导员入住公寓值班制度,建立学校1次/学期、学院1次/月、辅导员1次/周、公寓管理人员和值班辅导员1次/日的公寓安全隐患四级排查机制;构建“今日校园”网络平台,做实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尤其是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形成自下而上的学生动态监控和预警体系,实现全年无学生安全责任事件。

二是明确辅导员肩上有责任。学校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辅导员10项工作制度,其中5项日常工作制度通过智慧思政平台落实网上登记考核。包括每周深入一次学生宿舍,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每周深入一次课堂听课考勤,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每学期联系一次全体学生家长,加强家校联通;每周召开一次班级干部周前会,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开展理论学习和安全教育;每周入住学生宿舍一次,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清除各类安全隐患。其中,结合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把学生综合事务中心和党员工作站建在公寓,充分发挥学生综合事务服务中心的咨询答疑、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功能;充分发挥党员工作站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等功能。2020年,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的“红色文化育人名师工作室”获省厅立项。

三是保障辅导员发展有空间。修订《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取消辅导员工作考核与年度考核“两张皮”,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称晋升挂钩,由学工部负责统一量化考核与提任排名推荐;建立辅导员“指标单列、标准单列、评审单列、双线晋升”“优者优先提拔、平者延期选拔、庸者调整转岗”的职务晋升机制,对比机关部门,辅导员晋升比例高于机关科级干部10%。从而营造辅导员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比拼环境。

四、坚持以红育人,一基地两平台全面推进学生思政教育

一是打造新生入学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层面,六安市、皖西学院共建的“皖西文化研究中心”正式升级为“大别山革命文化研究中心”,皖西学院与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共建的“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平台也正式启动。依托中心平台,学校积极挖掘六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化地方红色资源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优质资源,建成“皖西红色文化育人展厅”。2020年8月,“皖西红色文化育人展厅”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必备主题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下一步,拟将红色文化育人展拓展到在线教育。二级学院层面,如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积极将红色文化元素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以红军形象为模特,用于人物造型和色彩训练,在艺术创作课中有针对性增加红色文化教学内容,每届累计160课时。

二是健全易班思政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学校高度重视网络思政工作,充分重视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作用,2017年入选省首批易班建设试点校;2018年入选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2019年入选省首批网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中心试点校;2020年入选省高校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项目建设单位。尤其2020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推进“学生管理-智慧资助-心理辅导”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项目建设,提高学生德育效能。借助网络平台,深度落实“易班”新应用推广行动计划。在易班中心站平台建设上,开设易安全、易心理、易就业、易服务和“三特别”教育专栏,2020全年发送推文338篇;开设“传承红色基因——辅导员说”“礼赞新时代——辅导员说”等思政专题,全年发送推文134篇;积极发动二级站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各项活动,全年发布“119消防安全”“厉行节约、理性消费”“我和运动有个约会”等互动类话题18个。学校易班活跃度始终居于全省高校第3至12名之间,较好发挥了网络思政引领作用。

三是建立学生日常红色电影教育平台。学校联合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携手打造高品质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新平台,建成省内首批校园影院,作为学生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和思政创新平台。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电影院线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电影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五、创新课堂模式,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不断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一是首创提出学生思政导师制。为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开创“三全育人”新路径,不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办学特色,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全国高校首创了思政导师工作。思政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教学单位开展课程思政和学生思政工作,包括围绕主题进行理论讲授、开展实践教学、组织课堂辩论赛、策划演讲比赛、表演心理情景剧、读书报告分享会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受学生喜爱。首批思政导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24位专兼职教师担任,其中教授2人,博士2人,副教授7人。思政导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开展工作,活动主题紧紧围绕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成长特点、实际需求等与学生紧密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健康成长,争做时代新人。2020年9月23日开始,24位思政导师围绕四个专题,一是“入学导航教育”,二是“厉行粮食节约 反对奢侈浪费”,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及其启示”,四是“一二九运动精神及爱国主义”,在全校100个班级、6000余名学生中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了思政导师工作。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7日《风正一帆悬——皖西学院党委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纪实》报道:皖西学院思政导师有温度,不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是打造最有温度的国情思政课堂。学校依托大别山红色革命资源,实现思创融合,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和基层。2018年、2019年承办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安徽省现场对接活动和全国现场对接活动在六安市金寨县举行,有来自省内外153所高校的316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现场对接实践活动,通过打造一堂特色的社会实践课程,引导青年学生走进革命老区,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一代年轻人的长征路。近年来,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属性,组织科技小分队、教育小分队、法治小分队、政策宣讲小分队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有300余支学生团队和项目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有温度的国情思政课堂,涌现出“从创业培训到创业扶贫--创客组织新能量”“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乐汇”“黄精种苗快繁、林下栽培和产业化开发”等一批典型团队与项目成果。

三是打造最有激情的创新创业课堂。学校着力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最有激情的创新创业课堂,实现专创融合,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已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6个,与231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54个,其中21个校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六安市政府合作共建六安大学科技园,启动区2014年12月投入使用,核心区(整体规划32万㎡)2018年10月投入使用,28支学生团队获得孵化。校内建设省级众创空间,开展成果转化,入驻56个创新创业团队。依托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有3000余支学生团队和项目参与“互联网+”大赛最有激情的创新创业课堂,涌现一批典型成果与典型代表。在六届互联网+大赛中,皖西学院共获得国赛铜奖6项、省赛金奖9项、省赛银奖22项、省赛铜奖84项,获奖质量与数量处于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安徽省教育厅首次“双创之星”评选中,我校孙益博、周现等8名同学荣获安徽省大学生“创业之星”“创新之星”称号。2020年,我校学生程瑞入选全国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创业人物典型事迹。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安徽教育网、安徽卫视等对皖西学院实践育人与社会实践课程宣传报道100多篇,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反响。2019年,获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责任编辑:凌明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18年,皖西学院入选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