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智能制造高素人才
一、案例摘要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策应江苏制造强省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图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合力;强化德技融合、专创融合,推进分类培养、学分银行等制度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提质增效,提升智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A档),牵头成立了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党建联盟,连续三年获省委、省政府高质量考核第一等次,2022年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列全国第3。
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png
二、建设举措
(一)坚持校企协同,全员共建智造“大国工匠”摇篮
学校聚焦杰出智造工匠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成立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领导小组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多方协调互动、全员协同参与的“三全育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统筹服务管理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二是深化校企协同,建强教学创新团队。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建立师德师风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打造“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教书育人共同体。建立思政育人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选优配强带头人和学业导师,跨校、跨专业、跨行业选聘兼职教师,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学校集聚了一批大国工匠、江苏工匠、省产业教授、技能大师,建成了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三是共建产业学院,系统推进“产学研用”。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高端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共同开发核心技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等产业新技术、新需求对接,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增强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智能制造专业集群.jpg
(二)坚持融合育人,全程培养学生技能报国核心素养
学校在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促进德技融合与专创融合,着力培养思想品德好、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坚持德技融合,深化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加强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坚持将思政课与最新成果相结合,打造“前沿的课堂”;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打造“个性的课堂”;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濡化的课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网络的课堂”,系统打造的“四个课堂”获评无锡市思政教育示范课堂。同时,围绕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内容、方法三要素,确立了学校、专业、课程“三层贯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了“6+30+N”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创新了“四维度三递进”基因融入教学法,构建了“尚德精技、矩阵统合、基因融入”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学校49个专业、1497门课开发了5872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是坚持专创融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双创通识课程、隐性课程、专题教育、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五位一体”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全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目前已开发高水平创新创业通识课程2门、专创融合课程45门、智造中国系列课程(专题)53门,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供给。同时,依托校内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无锡市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遵循“平台支撑、项目引领、专创融合、资源共享、持续发展”原则,集成打造省级“智造”双创实践教育中心,为全体学生提供“仿真+全真”的校内平台,全流程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吴文化园.png
(三)聚焦关键领域,全方位服务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
学校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文化人、文化育人,推进分类培养、学分银行等制度改革,服务全体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文化育人守正创新,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形成了以“尚德务实”为内核的精神文化,构建了“一体两翼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了“三馆四园一中心”文化育人载体,即校史展览馆、无锡院士馆、惠山泥人馆、机械工业文化园、吴文化园、无锡名人苑、大学生创业园和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将优秀区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按照“结合专业学习、融入思政教育、培养人格能力”的总体思路,开展品位高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覆盖全面的“一院一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将文化育人全方位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二是推进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形成个性化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学校以“三教”改革为引领,构建了CCI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即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双证实用型(Certified)人才培养;系统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形成“基础+平台+模块+方向”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复合型(Compound)人才;依托开源创新创业学院,探索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型(Innovative)人才的新机制。三是深化“学分银行”改革,构建多元成才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创新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个性发展的评价机制和良好成才环境。完善学分银行管理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术研发、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活动,通过学分积累与置换,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智能制造工程中心.png
三、育人实效
(一)“三全育人”体系日臻完善
通过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实施“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思政课程到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有效发挥,2021年获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47门。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入选江苏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学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示范基地。2021年CCTV《新闻联播》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经验,同时,作为全国唯一高职院校入选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
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示范基地.jpg
(二)学生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近三年,毕业生各类职业证书获取率达146%,就业率一直稳居98%以上,在智能制造领域高端岗位就业率达43.22%,雇主满意度达97.58%,累计有2360位毕业生在无锡地区2个智能制造全球“灯塔工厂”和22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中担任核心技术和管理骨干;有40多名学生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国家和省级先进荣誉;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200多项,其中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2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4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获一等奖.png
(三)校企双元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校企双向品牌互动,学校与一批企业建成互信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入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60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2.1亿多元仪器设备,58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或订单班。学校申获了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和“十四五”教育强国工程项目,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江苏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称号。
百度与我校签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png
四、经验启示
学校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秉持“学有所获、尊重差异、发挥特长”育人理念,在校企双元协同机制、德技融合、专创融合育人途径以及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的多种通道机制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和突破,构建了多类型、多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了协同联动、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丰富了一体化协同育人载体,形成一体化协同育人合力,推动思政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贯穿全过程,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
本案例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的育人体系方面具有示范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