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安全防范基础 构筑现代治理体系
一、建设背景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中桥、太湖两个校区。全校占地850多亩,建筑面积40.1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148亿元,图书馆藏书140万册。目前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开源创新创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爱尔兰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有与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54个,其中高职本科专业6个,目前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4400多名,教职工900余人。
近年来,伴随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必然需要高水平的校园安全管理作为保障。这也迫切需要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管理模式等关键要素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学校紧紧围绕“安全第一、师生至上”的服务宗旨,围绕“发案少、秩序好、校园稳定、师生满意”的总体目标,按照“打防并举、稳定校内、加强周边、夯实基础”的工作思路和“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工作要求,通过科学规划防范布局,合理配置防范资源,扎实推进“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四防协同,实现现代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安全防范管理不断完善,确保学校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
二、工作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安全责任提到新高度
1.逐级落实责任,健全防控体系。学校成立国家安全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等非常设组织机构,全校上下真正形成“党委领导、分级负责、系统联动”安全组织体系。坚持将安全稳定和其他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特别是在事业规划、人才引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安全稳定要求,明确安全稳定责任。学校每年年初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按照校—院两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强化责任意识,使安全工作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目前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工作局面。
2.加强安全检查,狠抓隐患整改。学校严格按照校园学生社区安全隐患自查标准和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在安全检查中全面落实“三个结合”,即职能部门专项检查和综合大检查相结合,二级单位常规自查与职能部门督查相结合,单一部门检查与多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社区安全检查常态化、专业化。学校每年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春秋季消防安全检查、寒暑假放假及开学校园安全大检查、重要敏感时间节点专项校园安全大检查等各类大型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形成检查记录及台账,及时跟踪并督促落实整改,坚决堵塞安全监管漏洞。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学校定期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废、改、立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管理有法可依。目前学校在意识形态管理、网络与信息化安全管理、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校园交通秩序管理、大型活动管理、安全教育、食品卫生管理、疫情防控、学生社团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拥有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预案等近百项,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定期召开各类安全稳定研判会.png
(二)落实维稳举措,校园和谐稳定
1.健全维稳组织。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其它副校长及各职能部门、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学院内部治安防范网络的建设,学校坚持对学术阵地、舆论宣传阵地和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加强校园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及时准确把握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师生倾向性的思想苗头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化解。
2.研判意识形态风险。学校出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实施办法》,党委会定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明确意识形态工作定期研判内容,列出各类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清单,明确负面清单内容。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要点,纳入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报告重要内容、组织(民主)生活会评议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方面,作为干部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3.安全信息线上线下动态监测。一是通过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接收学生反馈的校情,及时处置与答复;二是积极做好国际国内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以及“敏感时期”的信息上报工作;三是掌握外教及境外来校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动态,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协助相关单位做好保密保卫工作,做好外籍教师和涉外活动的国家安全保卫工作。
意识形态研判.png
(三)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管控得力
1.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及政工例会专题组织学习、研讨如何运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实践。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生产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调“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新格局,进一步明晰了各职能管理部门与各二级学院的安全主体责任,增强了学校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提升了落实新《安全生产法》的自觉性。
2.内外联动加强治安管理。学校保卫部门与公安机关密切合作,认真开展治安防控工作,大力查处校园治安、刑事案件,不断优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全面压降校园发案率。学校拥有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报警指挥系统等信息化安防设施,配备各类防暴器材40件(套),救生器材5套。保卫干部和110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安对校园实行不间断分区巡逻,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全面加强门卫管理,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建成智慧门岗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封闭式校园管理模式,对各类交通方式进出校人员进行防控,一手抓疫情防控查验、一手抓外来人员进校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进校人、车的精准管控与信息留痕,系统定期统计晚归学生情况,及时了解原因,加强教育引导。近年来学校治安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校园安全度日益提升。
3.大数据平台整治交通秩序。学校充分利用智慧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交通测速系统等信息化技防手段,对进校机动车、非机动车在校内超速、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实现非校内车或提前预约的机动车均不得进校的严格管控,校园内多处设置超速抓拍及违停抓拍点,校内超速现象,乱停乱放情况逐步减少,校园交通秩序显著改善。智慧门岗管理系统,更是对进出校电动车进行“人脸识别与RFID车牌”双重验证,设置了严格申领标准,有效控制了校内电动车的保有量。同时建设安全可靠的电动车集中充电点,有效缓解校内电动车充电隐患。校内各类交通标识标牌标线清晰完整,校内交通组织秩序井然。
4.确保消防安全。编撰《消防管理制度汇编》,按照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要求,不断强化校园消防安全管理。一是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每年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使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二是积极完善消防安全设施。通过招标确定专业消防维保单位对校园消防水系统和火灾联网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维修保养,聘用专职工程监理进行第三方检测验收,全面提升火灾预警能力;推行消防设备动态化与信息化管理,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巡检与维保,消防器材标准配置率与维护率达100%。三是积极开展隐患排查与整改。通过每日防火检查、定时防火巡查、每月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防设施定期检测等活动,全面排查火灾隐患,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四是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根据“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等为契机,不断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师生抵御火灾、自护自救的能力。
5.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学校目前共有228个实验实训室,通过分级分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完善制订《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修订)》等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实验实训室安全工作的管理人、责任人,定期召开全校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和安全培训,设立设立三级安全组织保障体系。狠抓实验实训安全教育培训与准入,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所有进入实验实训室人员,操作前必须遵从准入要求,接受安全教育、操作培训。重视实验实训室隐患排查,每个学期初、学期末及重大节假日前期均要对各实验实训室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和整改意见,之后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整改任务如期完成。
6.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现有8个餐厅,承担着全校一万五千余名师生员工的就餐任务。学校坚持以做好“安全、美味、价廉”为工作目标,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食品安全法规要求,制定了《餐厅卫生管理制度》、《餐具、用具清洁消毒制度》、《食物采样留存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7S”规范管理,实行持证上岗、餐具及时清洗消毒、原料分类定点存放、物资采购公开规范、饭菜留样展示、定期抽样检查等制度。学校建设了“明厨亮灶”监控系统,各食堂后场各主要通道都安装了门禁系统,食堂后场操作现场及库房等重点部位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全方位保证食品绝对卫生安全。
7.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目前学校拥有各类建筑近38余万平方米,其中学生公寓约14.5万平方米。学校高度重视校舍安全管理工作,尤其关注学生宿舍的安全,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配备安防设施和管理人员,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学生处成立了宿管科强化宿舍学生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后勤处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重点管好物,两部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每年均印发《学生生活服务指南》及《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汇编》,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入住情况及住宿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减少宿舍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软硬件建设营造“安全、温馨、和谐”的住宿氛围,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处宿管科、后勤物业中心联合保卫处定期对校舍安防设施、安全用电、灭火器材等情况进行抽查。
8.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管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学校立即启动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学校主要校领导总负责、分管校领导具体抓的防控工作责任制,将学校责任、部门责任、个人责任落实到位。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台账,做好校地日常沟通协调,确保校地联动工作机制畅通,设立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为疫情防控指挥部设立专门办公场所,与属地开展联防联控,定期开展现场办公。学校各部门坚持靠前指挥、以上率下,以最强力量、最严措施全力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认真查找和弥补工作中的漏洞,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举措。
9.网络安全管理。新时代学校一贯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始终能够将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学校网络安全工作机构健全,设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工作的具体内容、落实了管理责任,真正将网络安全作为日常事务常抓不懈。二是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周活动,提升师生的网络安全素养。三是认真做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重点业务系统保驾护航。四是不断优化调整、形成立体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五是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提升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六是重要时期重点保障,让网络攻击无缝可钻。
校园智慧技防指挥中心.png
(四)创新教育形式,提高防范意识
1.理念先行,积极实施“文化引领”。学校提出了“安全文化育人”理念,希望通过加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环境文化以及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等措施,切实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培养师生良好的安全文明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文化兴教”。
2.多方协同,安全教育制度化。依据《大学生主题教育实施办法》,学生处以学期为节点,结合学生工作实际,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安全教育等为主要教育模块,制定大学生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线上依托泛雅平台,建设71个主题教育资源库,围绕主题教育的目的论、方法论和行动论三个维度,线下打造主题教育的“168”模式,即各二级学院每年开展1次主题教育公开课,每年至少组织6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班级每学年至少开展8次主题班会,其中安全教育模块内容涉及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生活安全教育、急救知识教育等。
3.多措并举,丰富教育形式。学校编写《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大学生安全读本》等教材,做到新生人手一册,印制《安全入学指南》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给新生,让每一位新生在入学前提前接受安全教育。引进“互联网+”大学生线上安全教育考试模块,内容囊括学习生活、心理、生理及校园安全和社会生活安全等34大类100门的多媒体安全知识教程。积极组织参与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强化每一位新生对安全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定期制作《安全工作简报》,按类统计校园安全事件,并对高发频发案情作出防范建议,及时公布,起到较好的以案教育的作用。开辟了新媒体安全宣传新模式,创建了“无锡职院平安校园”微信公众号,设置了“安全提醒”、“安全教育”、“防诈课堂”、“消防直通车”、“通知公告”等内容版块,注重案例的收集与整理,2020年起推出了“我身边的案例”系列安全教育多媒体素材。
4.搭建平台,心理健康教育开创新格局。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一是硬件建设方面,2020年重新装修改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面积约500平方米,设有知识展厅、咨询室、沙盘室、团辅室、宣泄室等7个功能区,配备自助机、睡眠舱、拥抱系统、唱歌放松仓、VR放松仪、微笑训练仪等10多个先进心理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舒压途径。二是队伍建设方面,现配备专职心理教师3人,心理辅导员9人。学校每年拨款专用经费用于心理培训与督导。三是心理活动方面,依托“3.20”心理活动周、“5.25”心理活动月等开展系列活动,每年10余项,覆盖学生10000余人次;各院系根据学生需要开展特色活动,如心理微电影大赛、心理科普海报设计等,每年20余项,覆盖学生8000余人次。四是心理咨询方面,学校咨询师团队共18位专兼职咨询师,近三年个体咨询达650人次,二级学院谈话咨询达1941人次。同时,开展同质性团体咨询与体验性团体辅导活动。五是危机干预方面,进一步完善四级心理网络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近三年成功干预心理危机达93起。每学期对心理委员、班主任、宿舍长进行心理培训。颁布《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文件,规范心理危机处理制度做到防微杜渐、有章可循。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动态预警数据库》,按问题来源、严重程度等分层管理、追踪、访谈。心理普查实行每年一次、人人参与,建立每个学生的动态心理档案。组织班级开展《生命教育与危机预防》心理专题讲座,要求每位学生手机存储3个求助号码(心理中心电话、省大学生心理热线、全国危机干预热线),确保每位学生能够识别危机、发现危机时懂得及时求助与上报。
(五)聚力整合,数据赋能智慧技防建设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学校近三年以来以“聚力整合,数据赋能”为建设理念,先后投资900多万元,建设了初步具有现代高校安全治理能力的“智慧技防指挥中心”。中心依托于教育综合安防管理1个平台,集合了N个系统(即智慧监控系统、消防综合预警管理系统、智慧门岗系统、校园车辆综合管理系统、警讯巡更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了统一调度、数据共享、信息研判、应急指挥的管理功能。平台集成了各类数字高清监控摄像机2430多台,其中人脸识别智能摄像机68台、AR云镜全景摄像机3台、黑光自动跟踪摄像机3台、室外全景摄像机3台、河道热成像报警相机6台、周界警戒相机18台,实验室实训室和智慧教室轻智能高清相机550台。校园周边监控动态覆盖率已达100%,各楼宇出入口、车库、学生宿舍楼监控动态覆盖率已达100%,可以通过制高点的AR云镜对校内进行全域布控,可以通过运动场所、商业网点布置的报警柱实现一键式可视化报警、可以通过人脸数据进行重点人员轨迹分析。
(六)加强队伍建设,保障能力获得新提升
学校按照“素质过硬、保障得力”的原则,重点加强了“四支队伍”的建设。一是保卫干部队伍。近三年学校高度重视保卫干部队伍的建设,优化了人员结构,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持有各类安全专业执业技能证书人员4人。保卫处通过锤炼工作作风、强化技能培训、凝聚文化共识、发挥模范引领等措施,大力培养保卫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品德好、业务精、作风正的专职安全管理队伍。二是保安队伍。学校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经费,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购买保安服务。现有保安53人,按照“遵章守纪、恪尽职守、有效控制,快速反应”的要求,采用可视化、精细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实行专人考勤,专人管理,多部门联合考核,不断提高保安管理服务水平。自2019年起修订《驻校保安项目部管理制度汇编》,明确了保安人员上岗条件、工作规范与岗位职责,实现了保安人员的网格化责任分工,制订了保安服务人员、保安项目部的月度考核标准,建立了奖罚体制。三是师生兼职安全队伍。学校充分发挥师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成立了学校师生安全员组织,安全员能认真地履行义务,对重点部门加强安全防范工作,能及时地发现隐患,并反馈到保卫处,以便能迅速地进行处置与整改。目前,学校建有教职工安全联络员队伍25人、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308人,全面配合保卫处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四是外聘专业服务队伍。学校提供临时办公条件和生活保障,要求安全服务单位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驻校服务,确保紧急情况及时反应,快速处置。
(七)加强地警校合作,校园综合治理显成效
学校在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中坚持“标本兼治,源头防控”和“齐抓共管,统筹兼顾”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师生教育引导,完善校内生活、交通条件,把深入细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与严格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确保综合治理工作形成长效,富有成效。目前校警、校地紧密配合,无锡公安局内保支队在校内商业街设置了“警务工作室”,与无锡市滨湖公安分局《警务联动协作机制协议书》,以“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警情通报、防范宣传、应急处突、舆情导控”等六项机制为核心内容,全力服务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维护校园的平安稳定。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的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学校育人环境日益改善。
全方位开展各类安全教育与宣传.png
定期开展各类应急演练与讲座.png
三、平安社区建设实效
近三年,学校通过在安全管理保障机制的配套,资金、设施等保障措施的投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我校校园政治稳定、治安安定,未发生因学校工作不到位,引发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未发生重大失泄密案件;未发生引发其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不安定事端;未发生工作不到位连续多起学生自杀事件及善后处置不当事件;未发生工作不到位的公共卫生事件。真正确保了学院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秩序和人员、财产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学校也荣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无锡市平安校园示范校”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