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 · “医”声 ||红医精神,“医”声传承(第20期)大医精诚铸医魂——辛育龄

发布时间:2024-11-28 16:22:24


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建红色卫生事业、开拓创新、接续奋斗,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历史。系列音频《红医精神,“医”声传承》,遴选出建党以来为我党领导的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代表人物,通过感人事迹、讲述真实故事、回眸辉煌成就,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健康事业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艰难发展历程,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谨以此致敬党的卫生健康工作奠基者,致敬当代每一位可爱、可敬的卫生健康工作者,以青春之名,传承红医精神。

诵读人:张雨彤

临本2389班班长

 红医精神   ★  “医”声传承 

辛育龄(1921年2月---2022年6月7日 ),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苏联医科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胸部肿瘤研究所外科主任、副所长,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跟随白求恩医疗队工作。1951年作为首批公派留学生被我国政府派往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

他为我国胸外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展了国内第一例人体肺移植手术,并首次将针刺麻醉应用在胸外科;他是电化学疗法的发明者,创造性地将电化学疗法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主持了卫生部直属的中日友好医院筹建工作,为医院的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育龄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火硝烟的考验,用一把刀、一根针、一支笔,在医学临床和卫生管理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医学论文130多篇,编写专著10余部,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次,北京市科技成果奖5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式医生”“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等称号。

战争洗礼过的白衣天使

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碎了少年辛育龄的求学之梦。年仅16岁的辛育龄不堪做亡国奴,奋起参加了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做了一名宣传员,由此走上了为之奋斗一生的革命道路。

1938年5月,辛育龄正式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冀中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后又被分配到制药厂,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4月,辛育龄被派到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这让年轻的辛育龄亲身感受到了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辛育龄回忆当时白求恩不顾个人的安危,亲自带领手术队赴前沿阵地,同志们劝他离敌人太近了非常危险,白求恩却说距阵地越近越能多救些伤员。简陋的手术室外炮火连天,手术室内白求恩仍然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把手术做完,大家都被他超人的胆量和精湛的技术所震撼。有一位英雄连长被白求恩救活后激动地说:“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您就是我的再生父亲!”白求恩听后也十分高兴:“很好!我有您这样的英雄儿子深感骄傲!”

在另一次战斗中,由于日本人的飞机轰炸,驮药箱的马匹受惊而导致药品撒了一地。辛育龄赶紧拽住惊马,整理药箱,左手臂却被划伤,鲜血淋漓。白求恩原本非常气愤,想跑过来斥责辛育龄,看到此景急忙叫住他:“小鬼!你也受伤了,来,我先给你处理伤口。我不是骂你,我是恨日本侵略者!”左臂上由白求恩给缝合过的伤口瘢痕一直陪伴辛育龄走过战争年代,已经成为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以及白求恩崇高人格与精神的见证。白求恩光荣牺牲后,辛育龄时刻牢记白求恩的启蒙和教诲,以他为榜样开始了学医的征程。

1940年,刚年满19岁的辛育龄已经是冀中军区制药厂的厂长。当时抗战进人最困难时期,部队里流行疟疾和疥疮。辛育龄走访当地郎中,带领职工和老乡上山采常山青蒿等草药,并且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片方便战士服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他还研制成功了一种治疗疥疮的皮肤擦剂软膏,疗效良好,很快消灭了疥疮。

1947年7月1日,辛育龄从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在医大附属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大夫。辽沈战役时,辛育龄奉命带领医疗队赶赴沈阳参战。东北解放后,辛育龄被任命为盛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通过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顺利完成了医院改制。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辛育龄被调任保健防疫处长兼干部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抗美援朝开始后,辛育龄组织医疗队赴朝支援,负责收容伤员,分类安置在吉林、黑龙江等省进行治疗。

我国创建胸外科的先驱

1951年,辛育龄被我国政府首批派往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师从苏联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科学院院士包古士。1956年辛育龄获得苏联医学院医学博士回国,他掌握了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胸外科技术。辛育龄毅然选择留在地方,“因为当时部队医院只接受军队病员,到地方上可以为更多患者做手术。”

辛育龄来到位于北京通州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后改为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组建了胸外科。传统的结核病治疗方法对大量的重症晚期肺结核,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的患者治疗无效,常发生窒息性死亡。辛育龄经过仔细研究,创新出双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用此方法治疗了200多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大咳血患者,均获得成功,并于1958年获卫生部技术革新奖。双腔插管麻醉法也在国内得以推广,为胸腔外科扩大适应证和保障手术安全提供了有效手段。

辛育龄应用支气管残端黏膜外层缝合法,完成了4600多例肺切除手术,将残端瘘的发生率降低到0.4%,杜绝了此种并发症,提高了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1963年相关论文在莫斯科外科学会上宣读后,受到国外专家的赞同,并被国内多家医院采用为常规缝合法。辛育龄因此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改革能手。

1954年到2004年间,在辛育龄领导下,共完成胸外科手术15 000余例。当时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胸外科,为在全国普及推广胸外科技术,经卫生部批准,辛育龄牵头在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举办胸外科医师培训班,为期一年,每期20名。从1958年到1980年,共为全国培养出3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都成为所在单位建设胸外科的负责人。为了支持各省市胸外科的顺利发展,辛育龄经常亲赴各地尤其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帮助胸外科医师做手术,有40余家医院的胸外科是在他的指导下建成的。

尼克松要看他做手术

辛育龄是我国针刺麻醉的创始人和带头人,他非常重视学习和运用祖国医药学,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首次由40多根针变为1根针进行针麻开胸手术。

为寻找经验,辛育龄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亲自体验“梨的滋味”。他在针麻状态下实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手术。这种忘我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运用华罗庚的优选法对人体每一个穴位进行痛阈的测试,终于发现前臂外侧的“三阳络”镇痛效果最佳,它是三条阳经的交会之穴。

1970年6月25日,在辛育龄的主刀下,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三阳络透郄门穴行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震惊了针麻界的同行,开创了国内针麻肺切除新的水平。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代表团特别要求参观辛育龄的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奇闻。辛育龄先后用针刺麻醉做过1400多例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令国内外同行赞叹不已。针麻手术的成功揭示了针灸镇痛原理,引起各国极大关注,促进针灸走向世界,为国家赢得声誉的同时,也让辛育龄成为“名医”。

电化学疗法的发明者

1984年10月23日,中日友好医院正式开院。第二年,辛育龄就主动请求辞去院长的位子,甘愿回到胸外科。他说:“组织上交给我的筹建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我更愿意专心做一名外科大夫。”虽然年过六十,但是辛育龄的创新劲头不减,他根据瑞典专家诺登斯强姆的生物电路学说提出,凡是开胸后不能切除的肿瘤都可用直流电针直接灭杀,解决了开胸探查的难题。经过长期反复研究,辛育龄终于创造了直流电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直流电(后改称为电化学)治疗肿瘤取得显著效果,卫生部批准作为重大科研课题,并下拨专款用于全面研究。

经过卫生部鉴定后,这项新技术被批准全国推广。中日友好医院成为向国内外推广电化学疗法的研究基地。辛育龄还发起成立了国际电化学学会和中国分会,组织举办了8次国际电化学学术研讨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电化学疗法在恶性实体肿瘤和血管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上均成绩斐然。电化学疗法成为癌症继外科、化疗、放疗、免疫、中医药之后的第六大疗法。辛育龄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电化学具有强力的止血效果,于是将它推广到治疗血管瘤,尤其在治疗巨大危重的海绵状血管瘤上获得突破性成果,有效率达92%。

一生奋斗只愿做个“好医生”

医乃仁术,大爱无疆。功成名就的辛育龄依然不肯退休颐养天年,80多岁高龄还坚持每周出门诊,并参加科室查房。辛育龄说:“患者是我们学习的源泉。我们首先是为患者服务,从服务中学习。我同患者已建立了深厚感情,看病是我的乐趣。”

辛育龄对同志、对患者永远像春天般温暖。许多危重症患者或者病情复杂又做过多次手术均失败的患者,很多医院都拒收,辛育龄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尽量收留住院。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许多患者再次获得新生。遇到经济比较困难的患者,辛育龄还总是想方设法为患者减少开支;过年过节到病房看望患者,他又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非亲非故的患者;遇到危重症患者、老人可以在手术室坚守七八个小时,术后也常常彻夜不眠,无微不至地亲自守护着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纷沓而至的求医问病的患者信件,辛育龄也抽时间一一回复。       

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态度和蔼、心地善良,这是患者在网上给辛育龄的留言评价。医院就是他的家,医学事业就是他的命。2003年,82岁的辛育龄还亲自主刀做肺切除手术;2007年,86岁的辛育龄还在亲自为患者做电化疗。从1947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外科大夫开始,辛育龄整整60年没有放下手中的手术刀。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棵无影灯下的“不老松”。

2008年,辛育龄接受了腰椎手术。术后不久发生了“5·12”汶川特大地震,辛育龄坚持来到医院参加献爱心活动。在捐款1万元后,又亲自来到现场,交纳了特殊党费1.2万元,为全院党员干部职工作出了表率。

辛育龄还为各省市培养医师百余名,并亲自帮助一些省市建立相关专业,他经常赴各地,特别是边疆地区进行讲学活动。他还远赴美、欧、亚、非、大洋洲等1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帮助开展胸外科手术,普及电化疗技术,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辛育龄还坚持给年轻党员上党课,激励广大党员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常常一讲就是三四个小时也丝毫不感疲倦。做白求恩式的医生是辛育龄毕生的追求,他也是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要把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在年轻医师中间一代代传下去。

辛育龄作为一名白求恩式的当代名医,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世纪50年代重症肺结核的外科治疗,60年代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70年代开展肺癌外科手术,80年代电化学疗法治疗晩期肺癌,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攻关项目,每项医疗工作都紧密结合患者实际,每项科学研究都创出独到的成绩。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事业不断创新,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医学事业。他忠诚于党的事业,始终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医疗卫生系统全体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先进典型。

朗读者介绍

张雨彤,女,汉族,共青团员,临床医学院临本2389班学生,现担任班级班长,曾获“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为青马培训班优秀毕业生,西安医学院第36期积极分子。

诵读感悟

辛育龄,这位百岁医者堪称大医精诚的典范。他一生矢志于医学事业,尤其在胸外科领域披荆斩棘,创新无数手术方法,拯救万千生命。他以无畏的勇气挑战医学难题,从战火纷飞中走来,却始终坚守救死扶伤的初心。他不顾自身安危,试验新疗法,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辛育龄的事迹让我们感悟到,无私奉献与勇于探索的精神能铸就伟大的人生。他宛如一盏明灯,照亮医学前行的道路,激励后来者心怀大爱、砥砺奋进,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不负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刘佳婷(学工部网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谨以此致敬党的卫生健康工作奠基者,致敬当代每一位可爱、可敬的卫生健康工作者,以青春之名,传承红医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