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在潮流的最前线,能灵活运用流行词汇的老师!
武小军,四川金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委会委员、教育部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西华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蜀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接触与变异、言语交际、汉语方言。
“现在我宣布舒班长期末考试不及格了。”
当大多数同学正在紧张备战期末考试时,人文学院15级汉教国际教育专业的QQ群里,武小军老师给一位正在“抱怨”应用语言学考试太难的同学下达了“判决书”。尽管面临“挂科”的风险,但同学们都心知肚明,这是武老师跟大家开的一个小玩笑。武老师希望通过这种玩笑缓解大家的压力,让同学们安心备考。
不懈付出,刚柔并济
不仅在课堂外,课堂上武小军老师也保持着幽默风趣的style。作为一位主讲语言学系列课程的老师,武老师总是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武老师永远走在潮流的最前线,能灵活运用各种流行词汇和流行语。”2015级汉教国际教育专业的黄秀说,“平时我会留意网络上的新词新语的,但在武老师的课堂上,我还是能学到不少更新潮的词汇。总之,武老师的课堂是轻松的,我们都很享受这种学习氛围。”
但是,学习过程的轻松不等于学习要求的随意,武小军老师对同学们专业能力的培养可谓是既严格又严谨。武老师研究的应用语言学,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依据,还需要大量调查、实验、统计的结果来支持。武老师承担了中文系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他指导同学们对“网络媒体(媒介)语用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武老师说:“我希望通过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应用语言学的调查研究,使同学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在课题的进行过程中,武小军老师对同学们悉心指导。问卷调查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调查问卷的制订又是其中的重点。为了让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武老师将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经过小组讨论后,把每个小组提交的调查问卷初稿综合起来,形成最后的定稿。对于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武老师往往不予以直接解答,而是提供思路启发同学们自行寻找答案。
“问卷初稿综合起来以后,武老师带着我们改了多少遍我都记不清了。每个问题怎么设计?怎么措辞?选项怎么设计?他都在反复推敲。同时,武老师也很注重同学们的意见,每次修改他都要征询我们的意见。”全程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的陈燕如是说。
探索真理,道阻且长
在“网络媒体(媒介)语用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影响”课题的前期调查结束后,武老师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申报的《网络媒体(媒介)语用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基于大学生文化观、价值观建构对策》被立为2017年校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重点项目。同时,武老师还将这些研究成果写成咨政报告提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并被教育部采纳。
武小军老师说:“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不能休息。我如果休息,我就要落后,就无法站在学术前沿了。”正是这种对学术的执着和孜孜不倦,使武老师在语言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多年的科研中,武老师相继出版了《青川民间语言语汇研究》、《蜀西龙门山圌域稗谣歌注评》等专著,发表了《人口跨域流动与地域方言变化:四川方言入声字口音调查》、《流动人口的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语言选择与变化》等多篇CSSCI论文,撰写的《四川籍外出务工人员语言生活状况》、《重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中的语言问题》被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采纳,分别收入《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和《中国语言生活要况》中。
在诸多研究成果,武老师十分关注方言问题。“无论是地域方言还是社会方言,它都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我们保护方言也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武老师说,“事实上,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是并行不悖的,普通话可以方便不同方言区的人的交流,方言可以促进民族内部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些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正是我们语言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从先民那一声声“育杭育杭”开始,人类的语言从未停止变化,似乎从来没有终点。无数语言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又有无数语言在尘埃中新生。语言是令人着迷的,语言是视觉化的符号表达,同时也是人类古往今来意志、文明、偏见的集中展现。语言学诞生于语文和哲学的母体中,又独立于母体之外。在武老师看来,语言学的研究虽然辛苦但却是十分有意义的,他说:“如果单纯以堆积成果为目的而做研究,是不能真正取得进步的。用心发现问题再去探索发现,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更加真实并充满意义。特别是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面对的对象很广,如果结论不严谨或是有错误,就容易以讹传讹。”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
去年九月份,武小军老师为人文学院2017级新同学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入学教育讲座。武老师以“大学精神”为主题,启示同学们做好个人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注重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勉励他们好好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引起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
他说:“当代大学不仅仅要培养一个人的智商,还要培养一个人的情商。所谓情商就是与智商同步发展的道德品质修养,只有取得同智商相匹配的情商,人才能全面发展,否则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不完整的人。”此外,武老师还告诉同学们要辩证地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他说:“人都有个体差异性,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个人,对个人而言,成功就是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件事。”
“德”是武小军老师育人的核心。在指导同学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时,武老师首先强调的就是学术道德问题。作为西华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副主任,武老师非常反对论文抄袭行为,认为这是可耻的。武老师说,引导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撰写论文,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老师,我时刻把 ‘责任’二字放在心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必须做好一件事——让他们学到有用的东西。”武老师说,“有些同学抄袭论文不是他们一开始就想着抄袭,而是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故而出此下策。”所以,武老师十分重视对同学们论文写作的前期指导。
通常,在论文选课的结果出来后,武老师就会提前召集选所指导论文的同学开选题会。选择武小军老师指导学年论文的吴萌就说:“武老师指导我们选择的论文题目都结合了我们自身的优势,原本我觉得学年论文应该很难,但武老师给我指导后,我就明白了论文的切入角度和研究方法。”
除此之外,武小军老师还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在第六期“悦读者”活动中,武老师应邀参加担任嘉宾,为大家导读了钱锺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带领大家从钱锺书先生幽默风趣而又富有哲理的笔触中领悟万事艰难仍要笑对人生的豁达情怀,从情怀中去反思自己的人生。武老师表示,他个人十分喜欢这种分享式的读书活动,并强调了开展这类活动的重要性。
他说:“在现在的大学中,通过这种读书会,可以使师生之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希望以后可以多多举办这种活动。”担任此次读书会主持人的张耀鑫表示:“武老师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师,他很会调动同学们的兴趣,一直鼓励同学们自由发言,氛围很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武小军老师三十二年的教师生涯中,教学和科研、教书与育人从来都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并最终融为一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