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有力度 有效度 西京学院“大思政课”引擎驱动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有温度 有力度 有效度 西京学院“大思政课”引擎驱动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大思政课”是涵育青年志气、充盈青年骨气、强健青年底气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是帮助青年育志气、强骨气、蓄底气的必然要求。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既是高校的责任,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恪守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近年来,西京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大思政”格局、建设“大思政”队伍、打造“大思政”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党建引领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要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不断创新实践路径,完善教学模式,并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西京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优质育人环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育人工程。学校坚持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推行董事会顶层设计、校务会统筹推进、校党委全面监督、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确保机制先行。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引导教师成长为“大先生”。同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模式探索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全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先进单位”。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校将“大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提高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其自我学习与提升,改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水平。
依托“住宿书院”改革成果,学校以“三全育人”机制为基石,利用六大书院社区和数字信息化建设,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等六项举措,学生社区已转变为集人格培养、文化教育、生活管理与习惯养成于一体的教育空间,打通了育人“最后一公里”。学校制定了星级社区建设标准与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学校持续提高党建与思政工作水平,形成党政协同、分工明确的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制度、优化教师培养、实施“特区人才”“卓越教师”“卓越辅导员”工程、坚持公益办学,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撑,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01.jpg
双向衔接拓展“大思政课”教学场域
“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西京学院秉持“诚健博能”的校训,其深刻内涵包括“至诚明德、行健笃学、博雅以礼、允能至善”。这一校训不仅与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一切”办学理念紧密相连,也与“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以及“地方性、应用型,匠心精神+艺术素养,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一脉相承。为了将“大思政课”有效地融入育人体系,学校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品格,推动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在此基础上,学校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确保“大思政课”深入人心,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学校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元化实践能力教育体系。学校重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建设,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育人内涵,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融会贯通,推动思政课、专业课和第二课堂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学校2019年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并设立了民办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科研平台。投入近200万元,精心打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馆”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两个展览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形成“必修+选修”课程体系,通过案例教学、小组研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科研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战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和多项教科研项目及奖项,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此外,学校创建了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
为巩固和强化教学成果,学校建立了多个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并与基层政府、企业合作建立了107个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百村墙绘”等实践教育活动,推行岗位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学校将线上教学与校外实践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学校还构筑了通识、专业、双创教育相互衔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互联动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举措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拓宽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一二三课堂良好衔接的教学局面。
02.jpg
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多维度、深层次的教育革新。它不仅涵盖了传统思政课程的系统讲授,还融入了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通过实践课程让理论知识落地生根,借助网络思政拓展教育空间,同时注重心理教育,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这一综合性教育模式的实施,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扎实学识的新时代青年。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各部门既各司其职,确保各自领域的工作得到精准落实,又要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入发展。
学校积极构建联通课堂内外的大平台,打造聚力协同育人的大格局。通过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的深度交融,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多场域交替影响的“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体系,营造浓厚的“大思政课”育人氛围。
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平台。以课程思政为基本路径,明确各年级学生在基础阶段、训练阶段、提高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把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主题教育班团会平台。通过在主题班团会进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人格塑造、诚实守信、法治教育、劳育美育、适应能力等7个模块,实施爱党爱国爱校、知礼行孝等34个专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
节日文化教育平台。全方位挖掘春节、端午节、劳动节、建党节等节日文化的现实价值,开展写春联、包粽子等文化实践项目,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怀。
深化“一院一品”书院文化,促进学生“坚持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拥有一项愉悦身心的艺术特长,爱劳动、会劳动、用劳动创造美”,实现“工作与学习成果都传递出力量与美”的要求。
优化校园生活管理,防范化解学习生活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集体意识。
身心健康教育训练平台。四年不间断开展积极心理团训辅导,逐步塑造了学生助人自助的心理成长机制。
近年来,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第三方监督、学生反馈、效果测评及协同性考核等机制,激发各部门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教师关注教学改革与育人质量,提升立德树人效果。新时代,学校将继续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