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坚持” 打造高质量“一站式”学生社区
安徽师范大学坚持把“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融入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大格局,作为改进和加强新时代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重要载体,强化“四个坚持”,突出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安徽师大特色的学生服务驿站和精神家园。
坚持党建引领,筑梦红色社区。召开专题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教育部工作推进会和省委教育工委要求,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健全落实党政领导下沉一线制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下沉式调研“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分管校领导作为主题教育调研课题,广泛调研省内外高校20余所,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和建设方案。举办“爱师大·共奋进毕业生座谈会”“校领导午餐会”“对话·成长”座谈会等特色活动,优化“学子心声”网络平台,搭建服务学生的“连心桥”。成立二十大党代表工作室,推动党团组织活动融入社区,各学院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示范岗”,挂牌设立“党员宿舍”;学生党员立足社区围绕学生发展、思想关切等开展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党团活动。组织“丙辉漫谈”“青春思政课”“花津大讲堂”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品牌活动进社区,其中“丙辉漫谈”单次社区活动参与学生过万人。
坚持全员育人,打造活力社区。实施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健全思政工作新机制。推进学生社区建设“一院一品”项目,立项推进19项,投入资金40.5万元。探索社区导师进社区工作体系,发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路丙辉教授等示范引领作用,各学院聘请专业教师担任社区导师,通过“教授面对面”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思想引领、学业发展、项目实践等指导。建立学工人员下沉社区值班制度,健全辅导员进宿舍、进教室、进现场、进网络“四进”工作机制,坚持晚点名、请销假等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常态化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及发展需求。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互助委员会,组建“一站式”社区学生助理工作队,负责预约开放、过程管理、安全保洁等事宜,营造学生多元发展、个性成长的社区育人生态。开展“苔花励志”“六个文明”等学生社区活动140余项,升级“紫薇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心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社区,参与学生达30万人次。
坚持功能优化,建设智慧社区。建设校区驿站、学生公寓片区分站、学院楼分站等“一总多分”的功能化社区空间,拓展或新建党建活动室、发展辅导室、阅读空间等20余个,使用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各类功能空间最大限度融通使用,满足学生多样化生活体验和成长需求。强化线上线下功能融合,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自主研发与创新,建设“一站式”社区大数据平台,开发了线上丙辉漫谈、智慧资助、心理辅导、学生管理、学业管理、安全管理等8个功能模块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流程、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实现8个部门12个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一网通办,深度挖掘和记录学生社区行为表现,将其纳入综合测评,实现一键画像、过程记录、趋势预警、智能推荐、智慧资助,为精准开展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提供靶向支持。开发“一站式”学生社区预约管理系统,推动校院各类空间向学生全面有序开放使用,实现网上预约、咨询赋能、云端活动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平台建设成效十余篇次。
坚持学生中心,筑牢平安社区。探索学生社区苑舍制网格化管理,实行“苑舍-楼栋-楼层-宿舍”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以辅导员、宿管员、楼层长、寝室长为主体的网格管理队伍,将社区宿舍作为“最小作战单元”,覆盖宿舍楼栋84栋,宿舍8683间,常态化开展社区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检查,评选优秀宿舍1125间次、教室181间次;征集安全教育微视频113件、反诈宣传作品122件,筑牢社区安全防线。营造社区良好文化氛围,编发《花津驿站·燕语长廊》《紫薇园,你的“心朋友”》等社区活动推文30余篇次、制作《社区大舞台,陪伴新成长》主题宣传片,动员学生开展社区公约、宿舍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学生社区幸福感和感染力。开展“苔花励志”“六个文明”等学生社区活动140余项,升级学生社区“石榴籽工作室”,实施民族团结专题教育计划。
安徽师范大学“一站式”社区成功入选安徽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安徽省“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抓实抓细“一站式”社区建设,融合打造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用情用力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安徽师范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花津驿站
校党委书记胡朝荣主持召开专题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教育部工作推进会和省委教育工委要求,研究部署学校贯彻落实工作
校长李亚栋院士主持召开“爱师大·共奋进”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校党委副书记周旭与边疆学子共进午餐话成长
党的二十大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路丙辉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之家报告厅举行“丙辉漫谈”(第363期)师范生专场报告,线上线下观看逾万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