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区讲堂

打造“333”社区讲堂工作法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来源:江苏大学 发布时间:2024-01-22 14:18:52

 江苏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任务部署,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的重要批示精神相结合、与做好当前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创新探索“建强三个工作网络”“激活三支队伍活力”“打造三类品牌课堂”的“333”社区讲堂工作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新共识、展现新作为,聚力推动新时代社区讲堂工作出新出彩。

一、建强三个工作网络,实现理论宣讲“有体有魄”

(一)建设“一站式”宣讲阵地网

学校成立梦溪书院、北固书院、文心书院、迎松书院、泓江书院、静湖书院、钟灵书院、毓秀书院、求实书院、求知书院十大书院和社区十大育人中心,打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传空间载体。以图书馆所在泓江书院为主体,打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展览;以艺术学院所在梦溪书院为重点,创作《“辛”中的党》等主题作品,获评米兰设计周国赛二等奖,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学习、领会、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擦亮“分众化”宣传空间网

发挥新媒体优势,以“江大学工”“江苏大学研究生教育”“江苏大学团委”“三微一号”为轴心,构建纵横有道的网上宣传矩阵。借助学校获评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示范工作室(全国仅35所、江苏省唯一)契机,推出“江小博”青媒计划,开设网上专题专栏,巧用“网上共青团”和“青年大学习”,上线“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起学”专题网页,制作推出系列短视频、H5、海报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产品百余个,开展线上学习、榜样展播等网络活动20余次。相关做法和成果得到团中央“学校共青团”官微、江苏省教育厅官网报道,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声势。

(三)完善“层级化”动员组织网

依托学生社区党工委和十大书院党总支,建立“校党委—社区党工委—书院党总支—楼栋党支部—楼层党小组”五级纵向工作链条。校团委全面将各类学生活动下沉到学生社区,构建“校团委—书院团委—团支部”的三级管理模式。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着力实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大计划、八大行动”,聚焦研学研讨、宣讲巡讲,开展“奋进新征程,青春勇担当”大学生演讲比赛、“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团日等系列宣讲活动500余次,3人获评全省大学生征文和演讲比赛特等奖等奖项,在全校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二、激活三支队伍活力,实现理论宣讲“有力有效”

(一)建强巡讲宣讲队伍

组建由领导干部、思政力量和学生骨干组成的巡讲宣讲队伍,形成“领导干部讲理论、思政力量讲形势、学生骨干讲事迹”工作模式。突出宣讲权威性,邀请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深入学生社区,举办“校领导进社区 面对面话成长”座谈会2期,开设专题讲座40余场,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阐释宣讲。突出宣讲专业性,按照“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个人事迹先进、宣讲能力优秀”标准,组建“领雁”宣讲团70人,构建“组织化遴选、集中化备课、自主化选题、分众化宣讲、网络化展播”“五化一体”的巡讲宣讲工作闭环,开展宣讲巡讲联讲100余次。突出宣讲群众性,组织以“青马工程”学员为主的学生骨干讲师团,用青年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宣讲,形成“江大青年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品牌,让理论宣讲“走新”更“走心”。

(二)凝聚党团支部力量

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重点发挥党团支部在“社区讲堂”工作中的政治功能,建立“送学+联学+自学”宣讲工作模式。邀请社区党工委书记、书院党总支书记、楼栋党支部书记等“送学”进学生社区党团支部,为基层支部、广大团员和青年作专题辅导报告、讲专题党(团)课、组织研讨交流,全面提升党团支部政治理论水平。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为主题,组织跨社区、跨专业、跨年级“联学”宣讲活动,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成面的党团支部融合学习宣讲新态势。依托“三会一课”“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骨干带头作用,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座谈交流、风采展示、书法作品创作、明信片书写等“自学”宣讲互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最广泛、最有效地直达团员和青年。

(三)强化网宣网评建设

推动网宣网评队伍建设,全方位保障宣讲成效。依托“领雁”巡讲团,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明确“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与新时代青年”“延伸阅读”等10个微视频宣讲篇章,形成自主选题课程清单。结合青年自身优势实际,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乡村振兴等主题,融入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校史校情等元素,面向学生、基层等,发布“开学第一课”“辅导员微课堂”“信仰公开课”等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视频100余条。构建共青团网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建青年网络评论员队伍,引导广大党员、团员、“青马工程”学员针对网上不良思潮和言论,积极有力开展舆论斗争,及时进行辨析澄清。

三、打造三类品牌课堂,实现理论宣讲“有知有味”

(一)主动推进“纽扣”课堂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构建校党委书记开讲新生“第一堂思政课”、校长为毕业生讲授“最后一堂思政课”的教学闭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结合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和共青团工作,发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专项课题、《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学习纲要》读物,开展“理论阐释”行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紧密围绕“学思践悟二十大,笃行奋进新征程”主题,打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为小城做小事”青马志愿行等实践服务品牌,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团支部、志愿服务团队等广泛与地方团组织、青年之家等结对共建,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实践等方面组建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红色寻访、文化宣讲、政务实践、企业实践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特色组织“乡村振兴”课堂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积极将中华耕读文化融入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赵亚夫、全国人大代表魏巧等专家学者开展名家讲座5场,举办“一路同行一路讲、学习永远‘在路上’”主题耕读教育研学、“青春京彩·青年说”主题宣讲等活动20余场。依托书院,开辟“百草园”“校友林”等校内耕读基地,与戴庄智慧农场共建耕读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新农人”与“时代楷模”赵亚夫等“兴农人”互动,形成“青春兴农”“文化润农”“童心向农”等耕读实践教育品牌。组建“科技助农·智慧兴农”实践团、“耘田耕艺”实践团、“爱心江医·健康全民”实践团等省级以上重点专项团队,围绕乡村地区农机农艺科普、农产品病虫害防治、文化卫生健康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50余次,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乡土中国深处了解社会、联系群众、锻炼本领。

(三)全域推动“社区治理”课堂

切实发挥学生社区育人效能,学工部、研工部、团委等部门联合举办江苏大学学生社区文化节,围绕“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推出精品活动百余个。大力推动社区实践,动员团支部力量下沉学生社区,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 志愿奋进新征程”学雷锋月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站”5期,打造形成“匠心筑梦”科技普及项目、“健康‘医’小时”公益项目等系列社区实践示范项目。建立“三级结对”社区实践互助模式,实施“个十百千”挂(兼)职实践锻炼项目,开展网格联动服务日等活动20余场,打造团支部服务清单,将专业优势带入社区,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化水平。

责任编辑:张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