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区团队

社区朋辈心理辅导团队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发布时间:2024-01-16 14:35:30

2009年,为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培育朋辈心理健康工作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引入“斯坦福模式”朋辈心理咨询项目。2010年10月,学校举办“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工作坊,邀请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副主任、“桥”朋辈心理咨询中心培训师兼督导师马丁内兹博士对本校及其他7所高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进行朋辈心理咨询技巧和项目开展与运营的培训。2011年开始,学校借鉴斯坦福大学的运营模式,组建朋辈心理咨询师团队,并进驻学生社区内提供朋辈心理咨询服务。12年来,该团队始终扎根在学生社区第一线,开展持续而多样的心理辅导工作。

团队主要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及相关部门领导、学术专家、专职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及社区运营负责人等组成,共17人。朋辈个体咨询师队伍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在校生组成,目前在岗52人。朋辈团体咨询师队伍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在校生组成,目前在岗45人。学生团体骨干队伍由朋辈心理中心下的设课程部、咨询部、培训部、活动部、新闻部、文创部、联络部、办公室等八个部门共49人组成。

一、建设经验

1. 培养体系完备,注重实操训练

朋辈心理咨询具有系统、完整、清晰的培养方案,学员需完成“朋辈心理咨询技巧”和“校园心理健康专题”共4学分的课程学习。培训内容涉及关系建立、探索故事、情绪处理、问题解决、危机干预等模块,受训学生无需心理学专业背景,只要具有助人热情和相关个性特质即可报名,并在面试通过后参加课程学习。此外,学生还需参加每周2小时的实务训练团体、每周2小时的模拟咨询练习、岗前考核与上岗培训等,方可正式成为朋辈心理咨询师。在此基础之上,再参加2学分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及考核后,可成为朋辈团体心理咨询师。

2. 突出强调伦理,保障学生利益

朋辈心理咨询师本身仍是在校学生,且在学生社区内部开展工作,因此必须突出强调工作伦理,既包括专业心理咨询中的“让来访者受益”“保持公正”“对来访者忠诚”“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性”“不伤害”等五大基本伦理原则,也包括“不评判”“不给建议”“不问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等朋辈伦理原则。这些伦理原则是咨询的基础,保护着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切身利益。

3. 依托专业势能,丰富工作场景

朋辈咨询师是在社区内开展工作的核心专业力量,其工作场景不局限在社区内的一对一咨询,还在团体辅导、专业培训、社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辅之以有效的运营管理团队,促进工作效能最大化发挥。

二、工作机制

1. 朋辈心理咨询。在我校每个学生社区内设置“朋辈小屋”,每晚6点至10点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朋辈咨询师在小屋内值班,来访学生无须预约,可线上查询朋辈小屋开放情况并随时登门或打电话进行接受朋辈心理咨询。每次咨询的时长视案例情况为45-90分钟不等。咨询遵循严格保密、双向匿名、一对一的原则。同时,注重识别心理危机,如遇危机个案,则转介至心理中心接受专业干预或现场进行危机处理。这样的设置使朋辈心理咨询承担了“夜间心理急诊”的角色。朋辈个体咨询师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缓解咨询师的工作压力并持续提高胜任力。

2.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朋辈团体咨询师主要在学生社区内的团体活动室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为单次结构性团体,主题包括破冰熔炼、自我探索、情绪管理、压力缓解、人际关系、情感爱情、职业规划等。各主题团体辅导循环开展,面向全校同学开放,同时也接受各学院、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党班团组织、宿舍等集体的定制团体预约。团体咨询师定期接受专业督导,总结经验、创新方案,持续提高团体工作胜任力。

3. 举办社区活动。朋辈咨询师依托专业所学,自主设计创新以社区为载体的校园心理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定期开展,主题覆盖人际关系、情绪与压力、学业、个人成长、家庭关系等在校生容易产生困扰的方面。每周1-2次小型活动,每月1-2次中型活动,每学期1-2次大型活动,每次活动都轮流在不同学生社区内开展。

4. 开展专业培训。朋辈咨询师和团体咨询师还会面向各新生班级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社区兼职辅导员和宿舍长等群体开展工作技能培训,帮助这些群体掌握扎实而有效的心理工作技能,培训效果以多层次辐射至全体在校同学。

5. 普及心理知识。朋辈咨询师针对咨询或团体辅导中常见的学生心理困扰撰写科普短文,或邀约访谈专业心理教师,形成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科普内容,在社区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以此做好校园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三、育人成效

1. 构建了中国特色高校学生社区心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十余年打磨,已形成了“朋辈心理辅导”“校园心理健康案例”“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三门朋辈心理人才培养课程,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将国际先进模式进行了充分本土化,与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相适应,为扎根中国大地开展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贡献了智慧。

2. 培养了一支专业素养扎实的朋辈心理人才队伍

在上述培养体系下,申请修读朋辈辅导系列课程的学生累计约2000人,经过严格筛选能够成为朋辈心理咨询师的158人,成为朋辈团体咨询师的约60人。这支队伍全面参与各社区的心理健康工作,从多个不同层面贡献着专业力量。

3. 提供了覆盖社区的朋辈心理咨询服务

在社区内开展的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在服务时间上与常规心理咨询形成互补。“朋辈小屋”自启用以来,共计接待个案约2500个,转介危机个案约150个。“社区夜间心理急诊”不仅在夜间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更成为预防与发现心理危机的重要渠道。

4. 形成了紧贴需求的朋辈团体辅导

团队紧贴近年来在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了各类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方案40余个,建立起约60人的团体咨询师队伍,每年开展各类团体辅导活动100余场,得到各社区学生的欢迎。在学生社区内部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切实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在融洽社区与宿舍关系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5.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心理工作培训

每年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心理工作技能培训,包括心理危机识别、常见心理疾病防治、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工作、学业能力提升、积极心理建设、团体心理活动开展、领导力培养、宿舍关系专题、心理剧创作与组织、心理委员工作质效、学生心理工作锦囊等多个主题,每年受训学员2500多人次,培训效果覆盖全校2万余名在校同学。

6. 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心理活动

结合学生日益变化的心理需求,团队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的内容形式,打造了从入学到毕业、从春日到寒冬的活动体系,举办了社区开放日活动、心理观影沙龙活动、“爱生活,爱自己”工作坊、“FREE HUGS”(自由拥抱)活动、“微笑迎新”暖心新生适应活动、“你听得到”毕业季音乐分享活动、“与你一起”宿舍伙伴大富翁活动、“假面树洞”倾诉分享活动、宿舍定向越野活动、“向日葵大侦探”剧本杀活动、“执笔未来”活动、霍兰德生涯探索活动等等,使全校学生能够在社区活动中释放压力、寻找快乐、学习知识、收获友谊,为人大社区营造了健康舒适的心理生态环境。

7. 开展了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科普工作

团队独立撰写或邀约访谈成稿40余篇,内容涉及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探索、生涯规划、情感恋爱等多个方面,还自主开发了各类文创产品,包括玩偶、文化衫、文件夹、钥匙链、徽章、明信片、吉祥物、校园涂鸦墙等,把“建立温暖、共情、美观的心理家园”作为设计理念,传递社区心理健康理念。此外,团队定期前往本科生心理健康必修课课堂进行社区心理工作宣讲,让每一级的学生都能充分了解社区内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服务,并鼓励全体学生加入所在社区的心理工作队伍。


责任编辑:张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