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工“澄”队
2014年南京审计大学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模式——全员书院制,澄园书院应运而生。自2014年以来,书院始终以社区建设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2019年按照“一站式”社区建设要求,书院以师资团队建设为关键、以资源下沉为抓手、以学生参与为动能、以数字赋能为支撑,秉承“导师相携、校友砥砺、朋辈互勉、师生共进”的工作理念”,以“澄园先锋”“澄馨家园”“书香澄梦”“师长传澄“澄才共进”“异彩纷澄”等六大育人工“澄”为平台,搭建立交桥式的育人新形式,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立体式的育人新模式,让育人资源、育人力量聚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推动师生共学共事共乐,涵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书院组建了一支由校院领导、辅导员、专业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学业导师、学生干部、校外导师、校友导师等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学生社区育人队伍。社区现有常任导师16名,本科生导师172人,通识导师49人,学业导师14人,校友导师67人,专业班主任38人,校外导师12人,汇聚全员力量,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同时,学院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一站式”社区专职育人队伍。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社区常任导师年龄均在45周岁以下,其中40周岁以下的9人,占比56%;队伍专业背景丰富,常任导师不仅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还有丰富的专业背景,涉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心理学、行政管理等多领域,为开展育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专业支撑;成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水平较高,1人获江苏省第七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1人获江苏省第十二届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一、团队建设经验
澄园书院奉行“导师相携、校友砥砺、朋辈互勉、师生共进”的工作理念,继承与发扬古代书院的文化精髓和优秀传统,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确立“四化一创新”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审计文化和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为五个着力点,推进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人教育新模式;以导师队伍为引领,构建双院联动、师生共进的育人机制;以学生社区为平台,营造“温馨、平安、共享”的成长空间;以素质拓展为抓手,打造书院特色品牌。经过多年探索,澄园书院充分挖掘“活力、进取”的澄式文化基因内核,形成了“澄园先锋”““澄’馨家园”“师长传'澄’”“'澄’才共进”“书香'澄’梦”“异彩纷“澄’”等六大育人工“澄”,旨在让每位内外兼修的“小橙子”都能在书院找到快乐与方向,自主选择、个性成长、全面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1.实施“‘澄’园先锋”工程,赓续党建薪火
实施好“澄体验”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充分利用学校石艺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王荷波纪念馆等基地载体开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情境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好“澄园先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老区感悟红色文化;组织实施好主题党团日活动,借助集中组织学习、主题党团课、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突出政治功能,深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制度机制,探索“网格化+党小组”的一站式基层党建模式;实施好“澄微课”视频录制项目,组织录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党课”、书院导师通识教育微课、《王荷波》艺术党课,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以小见大,生动灵活,创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手段。
2.实施“‘澄’馨家园”工程,营造健康氛围
打通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加快“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背景下,积极探索联动新模式,书院邀请学院教工党支部的老师们走进学生社区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打造全院上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以主题宿舍为中心的一系列社区建设活动、“澄舍时代”宿舍风采大赛系列活动、宿舍logo与全家福大赛、“十佳、百优”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等,形成干净、整洁、安全、有朝气的宿舍氛围,促进个人自管理、 班级齐治理、社区共服务的温馨“一站式”社区建设。
3.实施“书香‘澄’梦”工程,培养人文情怀
打造“澄典系列课堂”等通识品牌。澄典书屋藏书达到2200余册,涵盖经典书籍、人文社科、文学、经济学等11大门类,竭力营造书屋“宁静致远”的读书氛围;重点打造“澄典·读书会”、“红色经典读书会”两个组织,推进书院读书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开辟读书交流平台,邀请校领导、中层干部、学院导师、思政教师老师等担任书院读书小组指导老师,每周六固定将读书活动、优秀读书笔记与心得、经典阅读小组分享会活动、好书推荐等文章刊发到书院官微“书香澄梦”板块;开展趣味读书、南审初印象、红色主题征文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丰富多次的读书会践行通识教育育人工作。
4.实施“师长传‘澄’”工程,交互创新思维
推进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人教育新模式。搭建梯级式导师队伍,共筑导师工作平台。聘请六大类导师近300人,搭建起以通识教育为核心,全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科交叉的梯级导师团队,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畅通导师工作渠道,聘请二级学院教师担任导师联系人,定期召开学院-书院导师工作联席会议,为导师配备学生助理,畅通导师工作沟通渠道;建立导师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强化导师助理的工作职能,加强导师助理队伍建设;开展《澄典大讲堂》《导师面对面》等通识讲座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写作训练营、演讲与口才训练营两大训练营,升级打造《澄典大讲堂之院长论坛》品牌项目;开展专业班导师进班级、进社区活动,拉近师生交流距离;坚持学生中心,注重分层分类指导,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抓手。从2023级新生开始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专业导师在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专业学习、科研实践和职业规划等中的作用,目前澄园书院共有本科生导师172人。
5.实施“‘澄’才共进”工程,攀登理想之巅
构建长效学业支持体系。建立学困生电子档案,做到有效反馈,动态管理,调查学生需求,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统计,形成专业导师下宿舍制度,重点关注学业困难学生;助团助学,托举梦想。把好资格认定关,做到应助尽助。完善经困生档案,做到有的放矢。资助效益最优化,做到公平公正。资助与育人并重,做到助人铸才;心理成长,点面结合,聚焦信息联动,构建立体化书院心理工作队伍,跟踪动态变化,完善多层次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着眼成长所需,开拓多样化心理素质培养渠道,通过成长训练营、心理读书会、结构化心理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成才规划,挖掘潜能认真组织就业指导课、开展分类指导,班子成员定期进行就业工作专项研讨,与二级学院联动,在信息、措施、制度三个方面加强沟通和协作。配合校招生就业中心开展各类宣讲招聘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大型招聘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6.实施“异彩纷‘澄’”工程,绽放青春色彩
充分拓展、丰富第二、三、四课堂。依托党校、青年共产主义学校、“青年领袖成长营”、学生干部专题培训班等载体,不断提升学生骨干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学生干部成长氛围,搭建“讲理想、比贡献“的学生领袖养成平台,培养敢担当、能作为的学生干部;探索模块化、项目化的科创体系,以本硕联合课题立项、大创项目、社会实践、科创竞赛为主要抓手培养学生综合科研能力,邀请指导经验丰富的老师开展大创申报辅导讲座,开展评优评先,设置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奖项,表彰先进、激活思维;与数学学院共建数学建模创新实践与训练基地,配备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建模竞赛系列讲座,发挥数学建模在创新型、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效应,其中,俞锦越同学获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0名同学获省级奖项;打造精品化、可持续的公益项目,形成以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常规性相辅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影响、有成效、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省内近十个“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着力打造好“澄·公益”志愿服务行动年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培育高水平、大众性的学生社团,着力推进特色社团创建计划,持续开展社团品牌活动招标工作;拓展群众性、竞技性的文体活动,坚持推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工作,定期召开文艺工作、体育工作座谈会,建设大学生艺术团、竟技体育联合会,优化“星澄杯”班级竞技体有联赛,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文艺素养。
二、运行机制
1.组织保障
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一站式”学生社建设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部门职责和人员分工,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全员配合的育人格局。书院组建“澄”长工作室,面向全体辅导员,针对不同专项、不同年级辅导员的工作开展各方面培训,包括课程化研讨、班级微观治理、宿舍工作、业务能力提升、心理工作辅导员等主题,目前已累计开展十余次主题研讨。
2.制度保障
书院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如例会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配套的政策和制度,统筹安排,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落实落地。
三、育人成效
育人成果丰硕。书院累计组织百余支寒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共有千余人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爱校荣校之心。澄园书院“征澄”实践团队成立七年来,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受到团中央、团省委表彰14次,研学成果被中国青年网、中国网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澄园先锋团队连续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3年入选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项目;由澄园书院学生党支部牵头精心打造的《王荷波》艺术党课已于淮安金湖、学校敏达报告厅等地进行了三次公演,再现了王荷波“铁肩担当、品重柱石”的优秀品质和“一心为民、严于律己”的坚定信仰;书院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累计荣获校级以上奖项275项,占学生总数的14%,此外还涌现出邢健、朱豪磊、张其梅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