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校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感悟人文精神内涵”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2-06-02 16:12:59

为贯彻落实学校职教活动周相关工作要求,2022年5月25日,由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主办、“川江号子”非遗传承工作坊承办的“重电大讲堂”系列讲座在南校区2307丝路国际会议厅开讲。文化与美育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川江号子工匠工坊全体学生参加讲座。

截屏2022-06-02 16.09.47.png

本期讲座主题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文精神”,特邀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谭小兵来为同学们讲解。“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展望未来文化发展。”谭会长从传播,普及非遗的角度开展此次讲座,首先讲到的是非遗与人文精神两者的概念及其关系。非遗属于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遗存和见证。当今所留传下来的非遗有少数民族方言(口头语言)、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剧、历法、技艺、民俗(传统礼仪、节庆)、传统体育和游艺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截屏2022-06-02 16.09.56.png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二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之后,谭会长提出“什么是人文精神?”他说,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现民族和地域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窗口。

谭会长讲完整体概念之后,便将讲述重点拉回了重庆市对于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目前,全市认定为保护保护范围的非遗有4110项,其中,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两个,国家级项目53个,市级项目707个,区县项目3770个。巴渝大地的非遗,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现象,是现存的、固化的巴渝文化坐标,从典型和实质上彰显出重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特质。深入挖掘、研究和弘扬重庆非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于增强每个公民的文化认同,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现的人文精神正是我们一代一代人需要从中传承和弘扬。从川江号子、“大禹治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梁平木版年画、酉阳古歌、土家族打绕棺,黄杨木雕这些非遗中映射出一种坚韧质朴的人文精神;从巴将军传说、女杰秦良玉的故事中映射出一种忠勇爱国的人文精神;从狮舞、荣昌清江黄氏杂技、涪陵御锣中映射出一种宽厚包容的人文精神;从重庆火锅文化、铜梁龙舞中映射出一种热情豪放的人文精神;从重庆剪纸、民间吹打、评书、川剧、土家摆手舞、秀山花灯、重庆糖画、蜀绣中映射出一种求实创新的人文精神。巴渝先民创造和传承了古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所展现的人文精神需要我们大力挖掘、弘扬和继承。

谭会长说,我们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就是要发挥传统人文精神的价值引导功能,民族文化的精神凝聚功能,大众文化的社会感化功能,乡土文化的情感联络功能,以文化认同来推进我们中华儿女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认同。

在讲座的最后,谭会长说到:“我们要让坚韧质朴、忠勇爱国、宽厚包容、热情豪放、求实创新的重庆人文精神展现于年轻直辖市的建设之中,展现我们每一个重庆人的精、气、神之中。”作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身上担负起的便是保护文化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中的人文精神世代流传。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 供稿)


责任编辑:马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2年5月25日,由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主办、“川江号子”非遗传承工作坊承办的“重电大讲堂”系列讲座在国际会议厅开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