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三下乡”:推广普通话 助力苗绣走向全国

发布时间:2023-08-09 22:45:42

7月14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青春知行团“暑期”三下乡“推普实践队来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绣馆开展“丝丝线线绣苗衣 字字句句共推普“的实践活动,推广普通话,弘扬非遗文化,体验非遗魅力,助力非遗传播。

苗绣馆内,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带领实践队员体验了苗绣工艺,介绍了苗绣文化。“苗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术,代代相传。其工艺复杂,有20多种针法,常用的有16种左右,最常用的是平针,此外还有打籽针等。”李绍玉说,“苗族是迁徙民族,族人用刺绣图案记载了迁徙过程。苗绣的灵感来源自然生活,自然生活都是苗绣的图案,见山绣山,见水绣水,看见长江绣长江。以苗衣之刺绣,予苗衣之艺术,显个人之品味,件件唯一,衣衣不舍。”

为了将苗绣传承发扬下去,李绍玉夫妇在彭水成立了以彭水苗绣非遗文化为主的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并开设苗绣培训班,针对留守妇女等人群进行免费培训。绣娘可以居家刺绣作品,公司负责回收售卖,实现居家就业。十余年间,李绍玉夫妇开展各乡镇手工刺绣培训3000余人次。

优秀的苗绣不仅是彭水的、苗族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优秀的苗绣不仅应该有方言口口相授,苗语代代相传,更应该让更多的人感知苗绣的艺术、苗绣的精美、苗绣的魅力;传播苗绣文化。让绣娘掌握普通话、使用普通话,能够更好地传播。实践队员在体验苗绣过程中,与绣娘们沟通交流,详细了解苗绣的制作过程,一字一句用普通话表述苗绣的针法、绣法、图案设计背景等常用语言,与绣娘一起练习普通话,矫正发音。

李绍玉表示:“在彭水,平时都是使用方言交流,没有考虑过方言的局限性。你们今天为我们拓展苗绣产业,传承苗绣文化开拓了思路。今后在开展苗绣培训过程也会兼顾普通话培训。”

实践队员任伟婷说:“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能够消除地方语言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通过推普的活动,提升绣娘们的普通话水平,能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后续我们也会将苗绣文化、非遗故事通过普通话的口口相传、新媒体等方式更好地传播出去。”

据实践团负责人介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青春知行团”暑期三下乡“推普实践队入选2023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实践队员也将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中,将非遗文化融入支教课堂,讲好非遗故事,传播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孙云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实践队员也将在后续的活动开展中,将非遗文化融入支教课堂,讲好非遗故事,传播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