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程星故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团队:以工匠精神锻造“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2024-09-26 11:08:59

教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组建了一批既专兼结合又具创新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教师团队。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团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依托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学校有力推动了专业、课程建设积极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7人,正高工5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研究生导师1人,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1人,双师比例达100%。团队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年龄结构,专业素质过硬,科研能力出色,教学效果显著。

机电一体化.jpg

团队成员合影

名师引领培养能工巧匠 赛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学校依托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带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融入团队之中,为推动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银奖3项、铜奖2项。荣誉背后,是团队教师深耕专业、求索创新的担当作为。

团队成员游青山,既是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负责人,也是市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他指导学生比赛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13项,主持省部级教改课题和科研项目8项,主研教育部课题2项。曾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殊荣。

以技能大赛为熔炉,创新团队以赛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第三届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俄罗斯举办。到达俄罗斯后,游青山和团队其他成员才发现,大赛上使用的设备和系统都从未接触过。组委会提供了一周的时间供他们熟悉设备与系统。怀揣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责任感。备赛队伍每天学习和练习长达15个小时,面对全新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他们不曾退缩。

“累了就趴着歇息一会儿,起来就继续练。”游青山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充满了感慨。在仅仅一周时间内,他们从零基础到精通掌握五套软件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点焊工作站、装机协同等设备的使用。最后,不负众望,获得了该项国际技能大赛的银奖。

同样,团队成员梁燕、陆玉姣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凭借《基于视觉识别的装配机器人应用编程》荣获高职专业课程组一等奖。

从组建参赛团队到闯入国赛,团队经历了接近一年的备赛期,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比赛,所有人都不敢有半点懈怠。为了备战比赛,大年三十,梁燕、陆玉姣等人还在开会讨论教学设计方案,方案一次次设计,又一次次被推翻,从头做起。

为了做实工学结合,使项目内容更加契合企业的岗位需要,他们依托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创的教学创新共同体,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以及机器人视觉系统在装配现场的实际应用,紧跟产业发展方向打造新时代的“智造”课堂。在备赛过程中,一遍遍提出问题,一次次修改完善。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整个团队的辛苦付出终有收获。

产教融合结硕果  国际交流效果显著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取得一系列的“好成绩”,吸引众多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慕名而来,寻求合作。

团队依托学校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与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互联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依托集团开展人员互聘、技术培训、科研攻关、资源建设、标准开发等工作。同时,团队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人才支撑。

此外,团队成员还参与建设了中泰职教联盟理实一体化课程3门,编写了《中文+职业汉语》国际标准2个。相继接待来自德国等10余个国家的师生前来学习、培训,在德国、西班牙等短期交流访问学生和坦桑尼亚、南非、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中进行了授课,获得了多所国外高校的认可。

责任编辑:学生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专业团队
    Baidu
    map